第55章 共同欺君
两汉三国时期,女子的地位肯定不如唐代,却比其他朝代高得多。 没有“裹小脚”的畸形审美,对女子丧夫后的“二嫁”、“三嫁”甚至“多嫁”,也保持着理解和宽容。 但是,因为长年的战乱,女子把自己的地位摆得特别低。 不论妻妾,她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被责打,每日能吃饱饭。 先前,柳沅抢木条的时候,姜维那句“你的步摇都快晃丢了”,其实只是劝说,让她不要着急。 可在诸葛果和柳沅看来,这话竟然是责骂! 确实,诸葛果与其他的将军夫人,以及宫里的嫔妃一模一样,举止端庄,处变不惊。 不论发生什么事,头上的步摇绝对稳如泰山。 而柳沅,因为幼时的生活环境不同,在这方面确实欠缺一些。 但是,姜维从来就没在意这些。 她的步摇晃来晃去,反而觉得她活泼开朗,性情率真。 她抢木条的时候,确实有点着急,还差点摔了一跤。 步摇晃出发髻二指多宽,真的快晃丢了。 一句好意的提醒,在她们看来,竟然是责骂? 这也太玻璃心了吧? 罢了,罢了。 以后多加注意就行了。 这种小事很简单,三两下就能哄好。 还是诸葛果说得对:睡前不骂妻子。 她的心情舒畅了,自己也能舒服一点,嘿嘿! ………… “步骘?那家伙跑来干嘛?” “除了讨还秭归,还能干嘛?”拉着姜维跳上马车,魏延冷冷一笑,“那家伙,还挺阴险的! “到成都之后,他没有直接面见陛下,而是跟蒋琬、费祎、董允、杜琼、谯周、向朗、李福等人私下接触。 “如果没猜错,这些人收了他不少好处,咱们得小心一点。” 步骘!步骘! 早就料到东吴会派使臣过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魏昌、梁绪和梁虔驻于秭归,整日都在巡逻江面,这家伙是如何抵达成都的? 难道,又玩了一次“白衣渡江”? 果然! 刚一上殿,刘禅就问起秭归城的驻军。 “陛下!末将兵出永安,先后经历了好几场恶战,确实折损了三千兵马。 “可是……秭归城驻有汉军,末将确实不知情!” 魏延也是骑虎难下了,只能一口咬定“不知情”,然后随机应变。 话音刚落,李福就首先发难:“魏将军!秭归城不仅驻有兵马,还是你的次子魏昌在统领,你竟然说不知? “陛下令你全军撤回成都,火速救援汉中,你却在秭归私留兵马,究竟有何居心?” 李福开口就直击要害,还给魏延扣上“抗旨不遵”的帽子。 魏延正要解释,张翼却抢先说话了:“陛下,此次保卫永安,我军确实折损了三千兵马。 “包括魏将军的次子魏昌,确实在水战中失踪,全军将士皆可证明。 “末将以为,我军撤回成都之后,魏昌必是收拢了失散的兵马,然后屯兵秭归等候军令。” 张翼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 众将也不迟疑,纷纷上前给魏延“作证”。 姜维始终没有说话,只是暗自发笑。 由此看来,魏延跟众将的关系,确实改善了许多。 同时,也能看出众将“伐吴”、“开疆”的强烈意愿。 或者说,是“抓奴隶卖钱”的强烈意愿。 可能他们也意识到,同样是抓奴隶,东吴的奴隶比魏国好抓多了。 再从军务来说,这些将领都是从武陵郡归来,深深明白秭归之重。 所以,他们宁可欺君,也要帮魏延开脱。 再说了,隔着几百里的距离,就连陈到也没法查证,更别说朝中文武了。 就算最后查证了,也会因为“欺君”的人太区,不会有实质性的处罚。 “抗旨不遵”的罪名刚刚洗脱,向朗又说话了: “陛下!据微臣所知,我与东吴的摩擦是因误会而起,东吴从未觊觎我永安城。 “眼下,曹魏正在北方虎视眈眈,而我大汉兵少粮亏,实力远不及曹魏。 “从长远来看,我应继承诸葛丞相之遗志,速速与东吴解除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