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退路被断
两军阵前,汉吴双方的主将谈了什么,几乎没人知道。 双方将士知道的是,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两只小船就各自退回。 紧接着,汉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一千八百多条火筏打头,三百战船在后,顺水而下直冲吴军本阵。 这阵势,真的是浩浩荡荡,排山倒海。 吴军战船虽有五百多,却不敢与之接敌,争先恐后地沿江撤走。 这也是没办法——汉军占据着“顺水而下”的地利优势,吴军战船只要被一两支火筏贴住,基本就报废了。 而且,吴军的战船造价昂贵,建造周期长,真不敢跟廉价木筏硬碰。 几日间,两军的追逐彻夜不休。 一直追到三百里外的江陵地界,吴军战船沿着沱水退入漳水,汉军失去了“顺水”优势,这才停止追击。 与此同时,汉军的两万步卒沿着南岸而下,一举夺得空虚的夷道城。 紧接着,前将军邓芝和左中郎傅佥,引着五千兵马,没日没夜地加固城池。 其余的汉军则分成十几支,直扑武陵郡的零阳、溇中、充县、酉阳、迁陵、汉寿、沅南等地,疯狂地抢夺军麦。 几日后,汉军的火筏撤回夷道,吴军战船总算松了口气。 奇怪的是,吴军战船出沱水后,并没有逆江而上挑衅汉军,而是顺江而下,一直退到几百里外的夏口。 更耐人寻味的是,陆逊并未派步卒深入武陵郡。 这样的纵容之下,汉军在武陵郡的抢掠,越发疯狂了。 在“先抢粮后抓奴隶”的命令下,各县打晒好的小麦,源源不断送往夷道城。 ………… 这日,一个百姓模样的男子来到夷道城,把一封密信交给魏延。 “满宠?” 这个名字,姜维并不陌生。 之所以知道这人,还是拜孙权所赐。 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以前,孙权先后六次攻打合肥,全都兵败而回。 正是这六次的合肥之战,孙权成就了自己“孙十万”的美名。 同时,不仅把满宠打成了“征东将军”,还差点把他打成“万户侯”,更是把张辽打进了武庙。 姜维正在暗笑,魏延说话了: “我在长江沿线袭扰吴国半年之久,不可能瞒过曹魏密探的眼睛。 “如今,满宠被调往襄阳,伺机而动,这并不奇怪。” “嗯。” 姜维点点头,把密信交给众将逐一过目。 顿时,炸锅了。 “魏将军,陆逊……啥时候攻占了夷陵?我为何没有半点消息?” “陆逊在长江沿线布防多年,而我军并未控制长江北岸,他攻占夷陵不很正常么?” 魏延表现得云淡风轻,众将仍是惊恐万分。 特别是廖化,挺起大刀就要杀出:“陆逊三万兵马屯于夷陵,岂不断了我军退路?” “魏将军!我必须趁陆逊立足未稳,速速将其击退!否则,我大军必步关将军的后尘!” 众将轮番请战,却被魏延挥手制止。 其实,众将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汉前将军关羽兵败被杀,正是吕蒙的“白衣渡江”攻占江陵。 但关羽兵败的真正原因,既不是江陵的失守,也不是吴军的兵多将广,而是退路被断。 在吕蒙袭取江陵的同时,陆逊已派水师夺取了夷陵和秭归,彻底阻断了关羽的返川退路。 无奈之下,关羽只能引兵北上,试着穿越神农架的原始森林绕回永安。 可惜的是,吴军潘璋所部早有预料,在旍阳、当阳至枝江一线层层设伏,终于在麦城擒杀了关羽。 在众将看来,汉军此时的情形,就跟当年的关羽一模一样,都是退路被吴军截断。 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关羽被困在荆州的南郡,此时的汉军,被困在荆州的武陵郡。 陆逊那厮,果然狡诈! 他没有与汉军在武陵郡纠缠,而是趁着汉军的松懈,悄悄攻取了夷陵! 阴险!实在阴险! “诸位,诸位……” 姜维不停挥手,止住众将的轮番请战,笑道: “我在夷道本就粮草充足,今又得武陵郡之粮,足够我大军几年之需,又何必着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