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君恩难受
银子看起来很多,但是这三年南涝北旱,天灾不断,如今西域叛乱,为凑够半年的军费,户部出了五百万,内帑出了二百万。下半年还有至少五百万两的开销,一年平叛的军费开销就是一千二百万,这还不算一年不能平叛的账。到底要花多少银子,还要看前线的仗。
感受到承辉帝对两位皇子的失望,张廷恩只能默默的记心里,这事情一句话都不能说,现在说一句或许没啥,将来没准就落一个离间天家骨肉的罪名。个人生死是小,家人跟着倒霉,甚至家族都跟着倒霉。
贾琏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差点落了个三皇子伴读的差事。不然晚上要睡不着了。
现在他只能安心读书,至于张廷恩的事情,贾琏其实并不后悔自己说的和做的。
太上皇也好,当今的承辉帝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压王宫贵胄。要不然忠顺王能拿一个戏子蒋玉菡的事情大做文章?贾政还显得很没脾气的怂了?
在这样的背景前提之下,想要保全贾府,就得做出改变。如何改变,总不能沿用之前的资源来做改变吧?那不等于雪上加霜么?回头官做的越大,死的越快。只能是通过张廷恩的关系,挤进帝党的阵营。到时候即便做一个跑腿的,即便贾府被抄家,贾琏个人是没问题的。
至于贾府,抄就抄呗,一门双公,自己不作死,怎么会死?
贾代善死前和太上皇达成的默契,继承者贾赦和贾政并没有遵守。什么默契?贾府转文职,放弃在军方的影响力。贾政与王家联姻,贾琏与王家联姻,都是这种破坏默契的体现。
现在的贾琏从时间上看,还有个十几年的样子,贾府才会走到元春省亲那一步。
所以,花最短的时间,拿到贾府的实际控制权,进而拿到贾家的控制权,扭转贾家的作风。这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做不到,那就把自己摘出来。
上喻明发后,大周朝上下震动,清欠的事情给出了期限,半年先还一半,一年内还清。
这个期限对于那些欠账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官员而言,真的不算长。
但是对于凑钱还账的官员而言,时间又短了。
荣禧堂内,贾赦和贾政难得坐在一起,贾珠、贾琏作为下一代的代表人物,也被叫到现场。由贾母主持的家庭会议,王夫人、邢夫人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外面的廊下等着。
“陛下发了上喻,荣国府的钱是代善那会借的。当时大家都借了,代善不借都不行,不借不显得你有钱么?眼下皇帝让还钱了,公中全部的家底拿出来倒是能还上,大家商议一番,都说说怎么办。”贾母坐在上首,彰显的就是一个家中长者的地位。
四岁的贾宝玉坐在一旁扭动身子,显得颇为躁动,贾政的眼神扫过才略微平静。
“父亲一共借了多少钱?”贾政开口先问具体数字,贾赦听了也竖起耳朵,这笔钱他还真的很眼红,心里盘算着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弄一点钱来花花。
理论上来说,继承爵位的贾赦,才是这次还钱的主体,但怎么说呢,他不是搬东跨院了么?这钱公中不出,贾赦肯定不答应。该出多少,这又有讲究,这钱过了贾赦的手呢,还有个好么?这就跟屠夫过手的肉,肯定得落一手油不是。
“一共借了五万两。不算你们二人的俸禄,现如今家中一年的出息也就是五千两。”贾母对这个事情是最清楚的,户部有记录,这个赖不掉。
贾母这是在说明一点,贾赦和贾政的俸禄,都是自己领自己花的。贾赦的一品将军俸禄要高一些,贾赦的五品官俸禄要少些,但他养门客啊,这钱走的可是公中的账。
这个事情很微妙,换个角度理解,不是从官面领的钱少么,那就从公中领钱养门客补上?
贾琏在一旁默默的旁观,看三位长辈在那绕着弯的博弈。
所以呢,贾政看着为人刻板方正,实则也是不肯吃亏的。
家里的破事根源在于贾母,搞的长幼不分,她在中间和稀泥,左右逢源。
听到五万两这个数字,贾赦眼睛都亮了,这么多钱过手,那不得能给自己落下上万两?
“我既领了爵位,家中要还钱,理应把银子交给我经手。”贾赦直接越过该不该还,什么时候还的话题,进入到了钱给我的程序。
贾政看似平静,实则内心不满的瞟一眼贾赦,开口淡淡道:“欠钱的不止贾府一家,隔壁的宁国府,四王八公谁家不欠?我以为,还是去跟大家伙商议一下。总之,贾府不能带头。”
贾赦一听这话,脸色立刻就垮掉了,悻悻的哼哼,却又无法反驳。
这兄弟二人的博弈在贾琏看来层次太低级了,贾赦是毫不掩饰的贪婪,强行的欲盖弥彰。贾政则是尽力的在委婉的表达一个意思,钱还是别经贾赦的手,表达的却并不委婉。
按照贾琏的意思,还不如摆明车马的表示,“大哥,你的秉性大家都知道,钱不能进你的手。”真这么说了,效果反而更好,这种欲拒还迎的节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非要维护一个兄友弟恭的局面,贾赦也不至于搬出去,贾政不能让一步么?贾政真的怕王夫人?
事情是显而易见的,贾政只要搬出荣禧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