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择日走红 > 第308章 首映

第308章 首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作为法国《电影》杂志的首席影评人,路易·得吕克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苛的影评人。

尤其是像王重这样成名已久的导演,他的评价会更加严苛。但是,因为他的影评往往言之有物,能够一针见血地挑出电影里真筋真骨的毛病,而且,能够站在影史的角度,给予每一年新冒出来的佳作一个毫不含糊的定位,是影评人中少有的敢说、辛辣并且能得到众多电影人尊重的。

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这一块,影评人的评价对一部电影而言,其影响力远远高于国内。

这是因为欧美电影的发展曾有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是伴随着传统媒体的宣传而发展起来的。影评人的影评专栏对观众是否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内,因为电影这个产业发展得比较晚,到进入市场蓬勃的时候,传统媒体尤其是影评这个部分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基本上已经不构成一部电影宣发的重要环节——这就造成了影评对国内电影票房几乎不构成影响,反而是网络的营销、打分平台的分数以及话题的运作,对一部电影的票房产生更大的影响。

虽然现在欧美电影的宣发也越来越被网络影响,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影评人们的评价和打分,仍然是一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和上映初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电影节,他们的存在就更显著了。

毕竟,能够亲自来到电影节并买票观看这些电影的人,是极少数,全世界大部分的影迷对于电影节这些电影的关注,都是来自于场刊评分、媒体口碑等。这就意味着,媒体们的评价,是电影节上进行世界首映的电影面向全世界的第一印象。

影评人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电影节这种特殊的机制下,被无限放大。

路易·得吕克这样的顶级影评人,他的态度就更显得重要了。

路易·得吕克在看《三山》这部电影的时候,表情一直很严肃。

这是因为他不习惯别人从他的脸上看出任何的信息。

当电影一开始,路易·得吕克就认真地投入到了王重的这部电影里面。

这位中国导演的作品,他基本上都看过。他必须要承认,他不是太喜欢王重的作品。因为王重的电影里总是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在王重的电影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象,看似蕴藏着什么深意,可仔细一深究,却又无法得到具体的东西。

喜欢玩意象的导演不少,王重的优点是他玩得够极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那些元素,被他在电影里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在电影中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就像《三山》这部电影,整个电影的基调就写着大大的“灵异”二字,而每一个段落的字里行间又都露出了“借古讽今”的意味。

想藏着些什么,但又藏得太露骨,其实就是不会藏。

这是路易·得吕克对王重电影一向的评价,在《三山》这部电影中,仍然还是让他有这样的感受。

当然,这部电影的技法更成熟了,而且相比较于王重之前那些更加晦涩难懂的电影,《三山》至少是一个普通观众也会被带进去的故事,不会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路易·得吕克本来都已经差不多在心中有了一个对《三山》的评价,直到山庙突然出现的那一幕。

从那一声仿佛女鬼呜咽的啸叫开始,仿佛天灵盖都被人吹了口风似的。

路易·得吕克稍微松懈了一点的心神又振作了起来。

对影评人来说,他们当然也会关注演员的表演——演员的表演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表达载体。但是,对路易·得吕克这样的影评人来说,他其实更看重导演的章法和态度,而不是演员。他也没有想到,会突然被这个中间出场的人物给吸引住。

王重其实不是一个会拍演员的导演。他的电影风格也决定了演员在他的电影里,很难有杰出的表演。因为他电影中的人物,会被电影本身的那种氛围所覆盖,就像《三山》里的这三个年轻人,他们演得当然也不错,但却很流于表面,或者说,人物本身就是表面的,电影就没有试图去挖掘过这些人物的复杂面,全都是被故事和环境推着走,像个木偶。

电影里出场的这个算命先生,却跟这三个主角有着质的区别。

也许很多普通观众只能够感觉到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有些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说不清楚,但路易·得吕克这样的资深影评人,一眼就能看出区别在哪。

区别在这个算命先生,是活的,他在电影里像个活人,你看到他,就像在现实中看到他——你不会觉得那是个正在表演的角色,而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他有着他过去人生沉甸甸的经历,故事感以一种不需要故意宣之于众的方式,轻描淡写地就从他失神的瞳孔、面无表情的脸和沉默的姿态中散发了出来。

年轻演员。

老僧入定。

随着三个年轻人进入庙里,小心翼翼地跟他接触。

鼓点时不时地在他们某一个人说完某一句话的落点响起。

像是戏台上场戏。

又像是某种评书。

路易·得吕克一开始还没有察觉,但随着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