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三百六十章、益州势力陷失衡,平准官署抑高价

第三百六十章、益州势力陷失衡,平准官署抑高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落。本年底赠四万石,五百斤西域金币。

檀柘无需加盟联军,也无需外派兵卒,只需在平襄游牧草地附近常年保留二千骑兵,威慑河首平汉国。

一旦宋建进攻金城郡或联军,檀柘须在三日内集中不少于八千五百骑兵突袭枹罕。

檀柘不识字,二人口头达成约定。

宋建所建立的河首平汉国牵制了联军的大量兵力和财力,韩遂很无奈。

对于动用赀胡防御宋建,韩遂还是有些担忧此举会引发赀胡游牧骑兵战力觉醒和部落豪右贪婪成瘾,日后或生作乱。

拓跋金很久不见拓跋银,拓跋银向上司平准官韩悉请假,带着拓跋金在陈仓城及附近的郿县、雍县等地游玩数日。

拓跋金对拓跋银所从事的平准之事很感兴趣。拓跋银俨然像个熟手,向拓跋金举例讲述如何平抑粮食品种之间的价格和黄金与粮食的价格。

曹操表任凉州汉阳郡显亲县的中郎将车胄为徐州刺史车胄,显亲县车家一夜之间成为凉州注目望族,汉阳郡各家望族无不争先与车家结交、攀亲。

汉阳郡冀县阎家在市场上抛售十二万石麦。正常价可兑四万八千石粟米,或九百六十斤黄金。

车家欲用粟米购进阎家的十二万石麦,阎家为讨好车家,只收车家的四万石粟米。

此举导致汉阳的粟米价格应声上涨,原来一石粟米可兑得二石半麦,变成可兑三石麦。整个凉州的粟米价都有调高的趋势。

粟米涨价看似对凉州种粟米的韩家和以粟米为军粮的联军有利,但损害了汉阳、武都、三辅等广大的郡县种麦的汉望族的利益,不利于联军在凉州和关中的长久治安。

平准官韩悉出手,调用七十八万石粟米在凉州兑换成一百九十五万石麦后再交付给梁兴等八部,以平抑粟米价。粟米价格回落到兑二石半麦的正常价位。

又对阎家和车家各开出一份处罚单。处罚金额不大,主要起到警示望族的作用。阎、车两家再也未敢扰乱市价。

又举例,市场上黄金稀少,许多账目和交易虽然以黄金记账,但实际上黄金并未在市面上流通,而是绝大部分集中在韩家。

韩家黄金也不多,但西域金币充足,于是凉州各望族的账目实际上是互相欠账,最终靠平准官韩悉以韩家的西域金币做信誉担保做账。

韩家有足够的西域金币,且金价稳定,整个凉州的记账就不会混乱。

平准官韩悉为了稳定黄金价格,犹其盯死黄金兑粟米、麦、豆、布帛币的价格。

一斤黄金兑五十石粟米,或一百二十五石麦或豆,或约二十一匹半布帛币。

具体举措就是严禁用黄金真实流通。

安定郡朝那县皇甫家族家中藏有颇多的黄金,不敢公然违抗平准官韩悉的禁令,悄悄用黄金在市面上兑换布帛币,兑换价为一斤黄金兑三十匹布帛币,再拿布帛币去按市价正常兑粟米。如此一来,相当于一斤黄金兑得七十石粟米,多兑二十石粟米。市场上黄金立刻升值。

平准官韩悉发现后,调用九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币到凉州市场上兑得四十六万六千七百石粟米交给金城十四家望族做为农事补偿,金价回落到正常价位。

又对皇甫家族开出罚单,以警戒望族。

凉州各家望族记账的核心账目都只能在平准官韩悉备案,韩悉由此知晓凉州各家望族的大体收支情况,帮助各家账目对冲,解决纠纷,实际上仍是以物换物,黄金或西域金币无需流动。

韩悉从一千中抽一做为平准官署的费用,足够平准官署的运作开支了,还从韩家私塾苑招了一个叫韩角的年轻人做帮手专管记账。

极个别情况下数日或数月需要实际黄金,由韩悉用韩家库存西域金币、黄金、玉石、财宝等做保,仍旧不让望族从平准官署提取黄金或金币。

平准官韩悉得到主公的高度赞赏,设在榆中县县城的平准官署成为安羌将军府重要的官署之一。

拓跋金听拓跋银述说听呆了,世上竟然还可以这样做账!表示回部落也要求当索头部落的平准官,让各子部落之间也如此记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