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这等帝后
皇帝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苏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身影,以及她凯旋归来时百姓们夹道欢迎的盛况。苏将军的忠诚与勇敢,她从未怀疑过。但如今,宰辅的言辞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她的心上,让其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权力之下,即便是最纯粹的忠诚也可能被质疑。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她明白,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做出最有利于国家的决定,哪怕这个决定会让他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爱卿啊,朕拿什么拯救你。”
于是,唤来了自己的心腹太监,低声吩咐道:“你去暗中调查此事,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打草惊蛇。同时,密切关注宰辅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常立即向我汇报。”
太监领命而去,皇帝则继续坐在龙椅上,凝视着窗外的夜色。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都能尽快平息,让国家重新回归安宁与繁荣。
然而,也清楚,这场风波远未结束。宰辅的“李代桃僵”之计能否成功?苏将军的清白又能否得到证明?朝堂之上,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夜,依旧深沉;风,轻轻吹过,似乎在诉说着这皇宫内即将发生的种种变故与挑战……
皇帝缓步于幽深的宫闱之中,月光稀薄,只洒下斑驳光影,映照在她略显疲惫却依旧威严的面容上。
停下脚步,凝视着远处朦胧的景致,声音低沉而复杂:“你说,朕是不是太残忍了。这宫墙之内外,每日上演着多少悲欢离合,朕的一念之差,便可能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身旁的太监,年岁已高,面容慈祥,自幼便伴皇帝左右,两人之间有着超越主仆的情谊。
闻言,他轻轻叹了口气,上前几步,语气中满是理解与宽慰:“陛下言重了,这宫中的是非恩怨,哪里是陛下一人所能左右的呢?人心似海,深不可测,他们之间的猜疑与争斗,多是源于自身的欲望与恐惧。陛下所做的每一个决定,皆是为了这大好江山的稳固与百姓的安宁,此乃天子之责,何来残忍之说?”
“可朕有时也会想,若朕能更加宽容,是否就能减少些这宫中的哀怨之声?”皇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
太监微微一笑,继续道:“陛下宅心仁厚,是天下人的福分。但宽容并非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建立在公正与智慧之上的。陛下啊,您说过真正的宽容,是在不违背大义的前提下,给予犯错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心怀不轨、危害社稷之人,则必须严加惩治,以儆效尤。如此,方能保我朝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听后,沉默片刻,那片刻的宁静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只余下夜风轻拂宫墙,带来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夜色,直视人心最幽暗的角落。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带着几分无奈与自嘲:“你这个老滑头,说话总是滴水不漏,既不得罪人,又能引人深思。”
言罢,皇帝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太监那张历经风霜却依旧平和的脸上,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不知明日过后,宰相与苏将军,谁忠谁奸。这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朕身为一国之君,却也要时刻提防着身边的豺狼虎豹。”
太监闻言,微微低头,语气依旧平和而恭敬:“陛下所言极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朝堂之中的纷争,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对于陛下而言,无论是宰相还是苏将军,抑或是其他任何一位臣子,都是您手中权衡利弊的棋子。关键在于,陛下需有明辨是非之智,驾驭群臣之术,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局中稳坐钓鱼台。”
“明辨是非,驾驭群臣……”皇帝轻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中闪过一抹决然,“朕自登基以来,便立志要做一位明君,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然而,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却是朕未曾预料到的。但朕相信,只要心中有民,手中有策,定能破局而出,开创一番新天地。”
说完,皇帝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步伐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自信。
太监紧随其后,心中暗自赞叹,自己这位皇帝,心思深着呢。而在这场权谋与忠诚的较量中,谁将笑到最后,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皇帝轻轻吐出一句话,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复杂:“摆驾。朕许久未曾见过皇后了。让他摄政,真是一把双刃剑啊。”说完,她微微仰头,望向夜空中稀疏的星辰,仿佛在寻找着某种答案或慰藉。
太监闻言,立刻高声应和:“摆驾——!”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宫院中回荡,惊起了几只夜宿的鸟儿,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
随即,一群侍从迅速行动起来,有的点亮了灯笼,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有的则匆匆前往准备皇后寝宫的迎接事宜。
皇帝缓缓转身,目光在太监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当前局势的深沉思考。“皇后,他始终是朕的结发之人,是朕在这深宫之中最亲近的人。让他摄政,既是对苏将军的信任,也是无奈之举。这柄双刃剑,既能为朕分忧解难,也可能伤及自身。”皇帝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