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大学生就该艰苦奋斗嘛!
。
倒回去二十年,上世纪80年代,清北算个屁,华科大才是当年的NO.1,10个状元半数以上选择华科大。
戴校长此时也开始了投桃报李,在确认了唐芊影志愿是阿拉伯语后,沉吟了片刻,“不知小唐同学有没有转专业的想法。”
实在没办法了,依然是财政来兜底,总不至于让大学破产对吧。
理论上,它不存在任何支付的限制。
芊影大人也很清楚,卿云这么一番操作后,她以后在学校里面完全是横着走的状态,而且上课也会和臭弟弟一样,很水。
戴校长理解的点了点头,也更肯定了心里的猜想。
他会很西格玛的根本不猜。
毕竟,这是‘信不信任’的问题。
至于老师的工资高不高……
第二,这是大学扩招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以定向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
说不出来就是心里有鬼!
这对学校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亏损,是现金净额的亏损。
本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华亭外国语大学和炎黄集团当场达成了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战略框架协议。
这种进校转专业的事情,虽然学校有转专业的政策,但放在她的身上,难免以后被指指点点的说闲话。
宋儒华的一番论述后,卿云又打开了麦克风,接过了话题,“在我看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有两大好处。
但后面那个‘云影基金’,她觉得有点过了。
有的人,说好听点,就是喜欢感动自己,说难听点,便是认为舔到最后应有则有。
能让学生都能就业,端着一个好饭碗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但怎么选?
她下意识的看向了臭弟弟,准备现场求助。
戴校长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暗忖着学校也要调整相应对待唐芊影的态度了。
特别是世纪初,大量设备、材料是需要进口的。
后面的事情,便是顺理成章的顺利了。
他们需要的是,来之能战的牲口。
“小唐同学,不用顾虑那么多,阿拉伯语专业,在学校众多的收分之中,是非常高的。
以她现在的状况,正儿八经的读大学,纯属浪费时间。
臭弟弟的名声,可是很贵的。
与此同时,高校教学科研实验材料、配件、设备维修、维护等费用不断增加,学校日常运行费用持续攀升,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却相对滞后,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第一,这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以华亭为例,2001年“211”工程一类院校的年生均培养成本分别为24863元。
真逼急了,他们可以去地方机关门口拉横幅。
工程人最不愿意的,就是接学校的活。
你想,家庭条件好的,他们不一定会选择到国外去工作,特别还是非洲这种地方,还可能会遇见战乱,家庭条件只要过得去的都不会愿意去的。
但这一切,发生在扩招时代,则……
不过他的腰子却更直了点。
非常魔幻了。
本科毕业的当天,他拉着行李很是伤感的站在寝室门口缅怀着本科四年的生活,而工人师傅们则扛着一个空调与他擦肩而过,进了他的宿舍。
走在这个袖珍校区里面,唐芊影还是有点闷闷不乐的。
戴校长闻言先是看了一眼一边挂着淡淡笑意却不一言不发的卿云,而后像是明白了什么,原本闲适的坐姿随即便微微挺直了脊梁,
这就是为啥炎黄集团提出来的联合培养企业掏钱,让常务副校长吴有福眼神都变了的原因。
但要是华亭外国语接不住或者矫情想再捞点,他也不介意换学校。
在华国,公办学校培养一个大学生,如果真按照教育产业化的收入支出线来看,其实在每个大学生身上,公办学校是亏钱的。
秦缦缦就算嘴里不说什么,心里也会非常不痛快的。
学校没有拒绝的理由。
现在的财务总监高云秋,是跟着宋儒华创业的成电科教授,本身意愿上也是想重新回到技术方面的,自己也答应过这事,只是现在过渡期间离不开他。
世纪初3.8元一节课的课时补贴,凑两毛也就刚好买两瓶矿泉水润润嗓子。
而贫困生,却是学生群体里,理论上最愿意去的,他们需要改变家庭,是有可能愿意用自己的安全去搏一搏的。
毕竟,银行的贷款,利息可是按月支付的,虽然利率低,但也是实打实的现金现过现支出。
无所谓,本来财权就应该在自家人手里。
也就是说,读一年大学,学校平均要为每个大学生投入培养经费24863元。
安什么空调!
大学生,寝室那么舒服做什么!
云帝对前世在水校望江校区的遭遇,耿耿于怀。
专业的冷热,在各个学校是不同的。
只是需要一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