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西北域草原
第263章 西北域草原
正因为《龙武经》的恐怖,所以,洪武帝对于《龙武经》的安排极为谨慎。
现在的大明皇室,除了洪武帝、孝康帝和秦、晋、燕、周四王外,只有太子朱雄英和朱尚炳、朱济熺、朱高炽,这四位朱杞名义上的门人弟子得以修行。
另外,前些日子,洪武帝在和孝康帝商议后,又批准楚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这三位和朱杞亲近,修为有成的王爷转修《龙武经》。
现在,大明皇室的实力和大明帝国的疆域一般,在快速暴涨。
《龙武经》在手,大明皇室未来绝对不缺少陆地神仙。
对于大明帝国皇室的实力增长,朱杞是乐见其成的。
在不威胁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情况下,朱杞并不介意扶持大明帝国。
……
数日后!
太子的车驾最终还是离开汴京,向着大明帝都而去。
帝都传来消息,皇帝已经开始闭关了。皇帝闭关,太上皇神龙见首不见尾,监国的太子也远离帝都的话,满朝文武是绝对不答应的。
太子的离去,对于草原的大战并没有丝毫的影响。
现在,魏国公统一指挥西征大军,步步推进,不断挤压契丹帝国和大金帝国的生存空间。
草原的结局注定了。
其实,草原五国对于帝国陆地神仙的失踪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可不论他们如何猜测,也绝不会想到,那五尊陆地神仙已经陨落在大明帝都了。
就连帝都大战的亲身经历者努尔哈赤都无法确定那五尊陆地神仙的死活,更何况外人呢?
正因为不清楚五尊陆地神仙的情况,在没有陆地神仙依仗的契丹帝国和大金帝国,面对大明帝国的大军始终少了一份笃定,畏首畏尾。
……
孝康十二年。
契丹帝国和大金帝国顺利被大明帝国吞并,成为了大明帝国的西北域草原。
大明帝国在占据西方草原半数领地后,庞大的疆域和浩瀚的国力,几乎让大元帝国和大清帝国喘不过气来。
可是,在大明帝国吞并西北域草原,覆灭草原三国时,大元帝国和大清帝国都保持了静默。没有丝毫出兵干预的计划。
没人知道两大草原帝国究竟在想什么,
可大清帝国和大元帝国的异常,让大明帝国极为警惕。
所以,西征军在覆灭契丹帝国和大金帝国后,魏国公将两国的领地迅速移交给晋王和燕王镇守治理。
然后,西征军便迅速南下,横穿草原,与大元帝国边境曹国公率领的边军汇合。
一时间,大元帝国风云际会,大军云集。
大元帝国北方草原,西征军犹如泰山压顶般陈军草原,虎视眈眈的横亘北方。
大元帝国东方,早已磨刀霍霍的常遇春亲自坐镇大元帝国东方边境,蠢蠢欲动。帝国大军北伐、西征,打的酣畅淋漓,常遇春这个好战分子早就憋坏了。
若非朱杞严令,常遇春早就在大元帝国边境挑起战端了。
大元帝国周边虽然大军云集,但是朱杞现在并未计划与大元帝国大战。
大明帝国两年吞并四国,战绩虽然辉煌,可北域和西北域草原还要稳定统治。
所以,朱杞给徐达和常遇春的将令是避免大战,进行大批量,小规模的突击战。
西夏帝国、契丹帝国、大金帝国以及大宋帝国。四国遗留的军事力量,和不服从大明帝国统治的势力并不少。
大明帝国虽然不吝啬杀戮,但是为了长治久安的统治新领地,朱杞并不愿意毫无意义的杀戮。于是,这些军事力量就被大明帝国整编,为帝国的开疆拓土出力。
实际上这个方法效果极好。
比如说大宋疆域内原本的军事力量,在经过西征草原三国后,无数立下战功的厢军、禁军、边军、匪军士兵,成为大明帝国最忠实的拥护者。现在,北域许多最基层的管理者就来源自这些立下战功的士兵。
这种方法既能增强大明军力,又能改造新领地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大明帝国上下对这条政策极为的赞同。
这条政策唯一的缺点就是因为整编旧军,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可这点钱粮在拥有半个中土,半个西方草原的大明帝国眼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朱杞让徐达和常遇春保持对大元帝国高频次的攻伐,就是在消耗四国的旧军。
大明帝国对旧军的态度,从大宋士兵的结果上就一目了然。虽然大明帝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但四国的旧军并不反感,甚至是极为认同和向往。
大明帝国的政治清明,普通百姓上升的通道极为的顺畅。可四国不同,就拿这些旧军来说,他们想要以普通的士卒身份获得晋升奖赏是十分困难的。哪怕他们立下大功,功劳也会被上司瓜分,好处根本不可能落到他们手中。
大明帝国则是不同,大明军中的战功写的清清楚楚,士卒若是立下战功,随军文书和五军都督府会多次复核,若是士卒对军功有疑问,军功的审定会马上上交。
大明帝国除了审核军功公正严苛外,对于有功将士和家属的安排也极为优厚。
无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