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力度
一切工作的根本就是用人,人用好了,事情就做好了,人用不好,一切就败坏了。
所以说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买官卖官者最为可恨。
为什么政治生态会恶化?不就是一把手腐化堕落,用的人和他是一丘之貉,政治生态不就败坏了吗?
腐化堕落的干部自然不能用,但庸官也不能用。
老百姓有时讲,用那庸官还不如用能干的贪官呢。
但实际上老百姓忘记了一个事情,那庸官不代表就不是贪官啊。
干部为什么会庸?人才那么多,为什么会让庸官上了位?
组织部层层选拔,这个人为什么会庸呢?
其实不是干部庸,而是把干部放错了位置,因为干部不可能是全才,他在一方面擅长,在另一方面未必就很精通。
然而有的人因为一方面擅长了被选拔出来,就认为他能胜任其它工作,结果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有的人善于当秘书,善于察言观色,让领导觉得他很不错,领导就认为他有能力,实际上他就是察言观色的能力,没有其他能力,然后提拔他了,重用他了,让他独挡一面,能不庸吗?
再比如,会打仗的,不一定就能干好行政工作,让一个将军去当省委书记,他未必就行啊。
所以考察干部是一个很难的事,想精准用人,必须要下很大的工夫,县委书记想要用好乡镇党委书记,那也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行。
所以县委书记平时要狠抓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而且要真的去培训教育,不能走过场。
而这就对县委书记提出很高要求,如果县委书记自己就要求不高,那就别说乡镇党委书记不行了。
石云涛此次来到东江县,可以说是给张宝立一个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曾志民一个很大的压力。
曾志民之前毕竟在东江县当过县委书记,他现在当了政府秘书长,看到石云涛要求这么高,他在市政府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抓好基层治理,就是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你们东江县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石云涛又对张宝立说。
张宝立马上答应下来。
石云涛虽然不是市委书记,但是他提的要求,张宝立不敢不答应。
而且石云涛管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市政府的事情,也与市委的事情有关联,但不能说石云涛这是越权了,因为他也是市委副书记。
石云涛在东江县待了两天,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发现了很多问题,他回去后,就向李明义作了汇报。
李明义见他到了东江县一趟,发现这么多问题,提出了这么多的建议,也是感受到石云涛做事细致之处。
石云涛的主要立足点就是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社会。
李明义同意石云涛的意见,石云涛随后安排市政府办起草了关于乡村振兴的规范性文件,提交到市委常委会上进行研究,随后下发到各个县区执行,加强基层治理,振兴乡村经济和社会。
张宝立在石云涛走后,指示县纪委成立了调查组,调查那名村书记的事情。
村书记没有想到,市长来了一次,他的麻烦来了。
县纪委接到任务后,一开始调查的不深入,比如行贿入党的问题,找到当初的当事人,当事人一概否认有这种情况。
至于说让村书记当书记的事,原来的街道办领导说村书记是经济能人,让经济能人当村书记没毛病吧?
还有村书记指使打人的事,公安没有破案,现在怎么能说是村书记指使的呢?
说村书记贪污腐败,然而村里头就没有什么集体资产,怎么贪污腐败呢?
这么一查,啥也没有查出来,县纪委报到张宝立那里,张宝立皱起眉头了。
如果把这个调查结果,报到石云涛那里,石云涛会不会认可?
有时候立场决定一切,只要你不把人往坏处想,人人都是好人,如果把一个人往坏处想,这个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石云涛认为这个村书记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不符合组织的用人路线,在老百姓眼里,这个村书记明明是一个小混混,他怎么能当上书记呢?
用干部的标准肯定要高于其他标准,这个人即使没犯过什么错,但不代表他就能当干部。
没把村书记身上的事情查实,不代表这个村书记就是没有问题的。
行贿入党的事,如果不深入查,肯定是查不出来的,打人的事,让公安深入查啊,不深入查,怎么能查的出来?
村集体没有资产让村书记贪,但村书记当了书记后有没有为老百姓做好事?还是只顾着自己捞钱去了?
查的不清不楚。
张宝立没敢马上向石云涛报告这个事情,而是把县纪委书记和县公安局长都叫过来,再议这个事情,问他们怎么办?
眼见张宝立非常重视这个事,县纪委书记和县公安局长二人都表示再次进行调查,如果有必要,就采取一定的措施。
做什么事需要有力度,如果没有力度,事情肯定是做不成的。
张宝立再次加大了力度之后,效果就出现了。
原先调查组连村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