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南唐代吴
南唐代吴
到了昇州之后,徐知诰在官邸兴建一座“礼贤院”,聚集图书,吸引各路人才,在这一时期,他物色到了两位重要的谋士孙晟、陈觉。
孙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无比辛酸。他在后梁时期中了进士,文笔甚佳、工于诗词,但天生口吃,且不修边幅,因此受到同事们的歧视和排挤,仕途坎坷,于是一怒之下,出家为道。
孙晟特别崇拜同为僧人的唐朝诗人贾岛,就在卧室的墙壁上挂了一副贾岛的画像,每天都要冲着偶像汇报自己的思想,神交古人,却因此被人们误以为是修炼什么旁门左道,于是把他赶出了道观。
一怒之下,孙先生脱下道袍,还俗了。他来到了镇州,投奔了李存勖,不久之后,李存勖建立后唐,孙晟被宰相豆卢革相中,成为了豆卢革的幕僚。
正当孙晟要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明宗入魏”,李存勖集团倒台。
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孙晟的学问得到了新兴权力集团的认可,被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相中,成为了汴州的首席幕僚。这位汴州节度使的名字,叫朱守殷。
很快,朱守殷密谋叛乱,随后被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孙晟则作为朱守殷叛乱集团的首席谋士,被列为国家a级通缉犯,被画影图形,全国张贴,悬赏通缉。
孙晟抛弃妻儿老小,独身一人向南流亡,最终逃过淮河,来到了淮南地界。而他的妻儿老小则被诛杀殆尽。
陆游的南唐书记载说孙晟是李从荣的幕僚,卷入了“李从荣谋反案”而流亡淮南,十国春秋和新五代史则说是卷入了“朱守殷谋反案”。总之,是因政治避难而流亡淮南。
在渡淮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在开船前,巡逻兵前来搜查,看一眼手中通缉令上的画像,再看一眼人群中的孙晟,然后慢慢向他靠拢。孙晟内心强大,装得若无其事,自顾自得掀开破衣烂衫,熟练地用手搓泥,然后全神贯注地用指甲捉虱子吃,还表现出一幅心旷神怡的样子。巡逻兵见状停下脚步,摇摇头,走了。孙晟这才有惊无险地来到了淮南。
孙晟逃到淮南的第一站是寿州,寿州节度使刘金看他仪表不俗,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书卷气,于是亲自面试。孙晟虽沦落至此,却心高气傲,不甘心屈尊侍奉一个小小的节度使,于是装哑巴。
刘金也非常聪明,没有为难他,却暗中派人藏在庙中神像的底座中。孙晟果然偷偷跑进庙中祷告,他说的话就被刘金掌握。刘金认为此人非同凡响,于是就把他推荐给了徐知诰。
徐知诰在昇州一方面广纳贤才,另一方面则是扩建城墙,修筑了一道周长二十里的外墙,增强了城防体系。
经过在昇州的一番经营后,徐知诰迈出了篡权之路的第二步迁都。
…
在大谋士宋齐丘的建议下,徐知诰在昇州开始兴建宫殿,然后强迫杨溥迁都昇州,以实现对南吴政权的绝对管控。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昇州皇宫宣告完工。
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蒋延徽擅自出兵建州的事。
当时闽国王延钧重用奸臣薛文杰,逼走建州土豪吴光,吴光向淮南求援,信州刺史蒋延徽擅自出兵支援,伙同吴光包围建州,闽国军队连连失利,眼看建州就要被蒋延徽攻克。前文闽国故事中有详细介绍。
闽国援军也是以此为理由杀了薛文杰,然而在建州即将被攻克的关键时候,淮南方面却紧急命令蒋延徽撤兵,煮熟的鸭子飞了,不仅没有得到建州,反而遭到闽国援军的追击,淮南损失极为惨重,且在外交上陷入极大的被动,不得不向闽国赔礼道歉。
为什么淮南方面会突然紧急撤兵?
原因很简单,蒋延徽是杨行密的女婿,而且与临川郡王杨濛的私人关系非常铁。
杨濛,是杨行密的第三子,文武双全,器宇轩昂,很有杨行密年轻时候的神韵,因此颇遭徐温的忌惮。当时,面对徐温的只手遮天,杨濛痛心疾首,曾公开感慨父兄基业被奸臣篡夺。
徐温听到后,就将杨濛外放。
杨渭病逝后,按照继承顺序,理应由排行老三的杨濛继位,然而徐温强行废长立幼,拥立了老四杨溥。
从徐温到徐知诰,一直打压杨濛,唯恐他复兴杨氏。
如今,蒋延徽大有吞并建州的势头,徐知诰担心蒋延徽拿下建州后,会以建州为革命根据地,拥护杨濛夺取权力,这才紧急下达撤兵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地阻挠蒋延徽夺取建州。
在扬州,徐知诰已经释放了迁都的风声,试探百官的态度。果不其然,文武百官一致反对。
一直支持徐知诰的周宗也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迁都并不能解决徐知诰的根本问题,他的根本问题在于“两个核心”,即扬州、昇州同等重要,迁都昇州后,扬州同样需要徐知诰分神。
如何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篡权,取代杨氏的合法地位,名正言顺地合二为一。
杨氏在淮南根深蒂固,且无重大过失,而徐知诰的崛起太过于迅速,基础弱、底子薄,不宜速取,连“三十六英雄”出身的徐温都要耐心等待,何况根基更浅的徐知诰。
因此,周宗、宋齐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