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铁胎银”(月票打赏加更)
慕容彦超在兖州同样开办了很多产业,其中就有一个当铺生意。
当铺的生意相当兴隆,因为有位神秘大佬质押(放当)了大量的银锭,超期之后也不来“赎当”,按照当铺的规矩,超期不赎者,视为“死当”,也就是说抵押物归当铺所有。慕容彦超的当铺一下子就发了财。
当铺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并不光彩,基本成为吃人机器的代名词。通常情况下,当铺会把抵押物的价值压得很低,在此基础之上,再给出很低的折价,然后才放款,而这笔款与抵押物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这是当铺盘剥宰人的第一口刀。
高额的利息,恐怖的利滚利、驴打滚,这是当铺宰人的第二口刀。
如果不能如期归还本金、高额利息,那么当铺就会把抵押物出售,直接获取利润,这是当铺宰人的第三口刀。
无论是评书还是演绎中,一般人除非被逼到绝路,否则不会去当铺,而拿去当铺的东西,也基本不要指望能够赎回来。与其说是放当,不如说是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当铺。
也正因去当铺的都是急于用钱的人,所以当铺的杀价会更低,趁人之危、发不义之财。
所以当铺历来都是穷苦百姓严重的吃人机器,杀人于无形,吃人不吐骨头。
自从“慕容记当铺”的这批银锭成为“死当”后,有一年的时间,神秘人都没有现身,好像根本不在乎这笔巨款。这引起了当铺经理的怀疑。
凭他多年的经验,即便事先有白纸黑字、签字画押的合同,但如此巨大的一笔巨款要成为“死当”,当事人一定会上门求通融,比如愿意追加利息,请求宽限几天,总之,是要找当铺协商,挽回一定的损失。
当铺经理越想越心虚,于是来到仓库查验,结果一个恐怖的真相摆在了他的面前:这批银锭全是假的!
这些银锭的内核是铁,外面是银,俗称“铁胎银”。史书上在记载这个故事的时候,对这种假币的介绍是“铁胎银质”,很多人在翻译转述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说是用铁做成芯,外面裹一层白银。但是通过后续的故事讲解,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很合理的推断:“铁胎银”没这么简单,不是白银裹铁疙瘩。
如果只是白银包裹铁疙瘩,那么在重量上就会被轻易识破。铁的密度与白银相差很多。
铁的密度是7.874g立方厘米。如果细分的话,钢铁的密度最大,可以达到7.9;而白铸铁则在7.4到7.7之间;而白银的密度则高达10.50g立方厘米。(数据来源于度娘)
密度相差将近一半,然而它却能轻易骗过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可见其制作工艺绝非那么简单。
当铺经理赶紧将此事汇报给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暴怒不已,但紧接着,他就冷静下来,使用“钩矩法”揪出铸造假币的不法分子。
慕容彦超指使手下连夜转移仓库里的贵重物品,妥善藏匿,然后在墙壁上凿开一个窟窿,还把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凌乱地扔在地上,伪造成盗窃现场。
第二天,现场拉上警戒线,官府的捕快等到现场有模有样地勘查,与此同时,慕容彦超张贴出安民榜,大意如下:
“本官身为地方父母官,理应为人民服务,替百姓做主,然而我办事不够谨慎,严重失职,竟然被大胆贼人光顾,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实在惭愧!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是监守自盗,故意坑骗人民群众的财物,这是大错而特错!为了还百姓一个公道,也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本官郑重承诺:三天内,凡是在本当铺典当财物的,可持当票、或有丢失当票的,请口述质押物品的相关信息,一经核实,加倍赔偿!最后对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百姓们半信半疑,铁公鸡变散财童子了?怀着试试看的态度,百姓们拿着当票前去兑换,果然如慕容彦超承诺的那样,加倍赔偿。百姓们欢欣鼓舞,交口称赞。
第二天,质押“铁胎银”的嫌犯果然抱着再捞一票的侥幸心理,自投罗网,立即被官兵拿下,送到慕容彦超面前。
嫌犯后悔不迭,认为这次必死无疑。岂料慕容彦超不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他安排了工作,好言相慰。
“人才呀!来帅府上班吧,交给你十几个人,你带着他们制作这种假币,缺什么材料尽管开口。”
假币嫌犯化身铸币局技术总监、车间主任……
史书上只说他们“皆铁为质,而包双银”,显然,史官们是故意不介绍详细的工艺流程,防止人们争相效仿。如刚才所说,铁和银的密度相差甚大,肯定不是简简单单地“肉夹馍”式工艺,否则也不需要这种专业人才;而且他的变现手段不是去市场流通,而是以变成“死当”的方式骗取当铺的钱,换句话说,这种假币的真实成本应该非常低,低到被当铺“腰斩”、“脚后跟斩”之后,还有大量的利润空间。
所以,此人一定掌握了某种不为人知的特殊配方和工艺。
贪财的慕容彦超嗅觉灵敏,嗅出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开当铺、放高利贷虽然挣钱,但直接造钱更加加单粗暴。
很快,慕容彦超的仓库里就有了堆积如山的“银锭”。
当兖州被郭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