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刘知远称帝1
耶律德光选择摊牌的时机值得商榷,他失去了耐心。他知道此举必然会逼反刘知远,但他对契丹的实力很有信心,早也打、晚也打,早晚也要打,那就不如趁着灭晋之余威尚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耶律德光的这番话撕去了刘知远最后的遮羞布,他必须尽快表明态度。
刘知远找来亲信们进行兵棋推演。
他的心腹爱将郭威态度明确:就算您真心服侍契丹,契丹也绝对不会信任您,干吧!
刚从汴州回来的王峻最有发言权,他说契丹人贪婪残暴,已经失去民心,绝对不会长期盘踞在中原,没什么可怕的,干吧!
刘知远集团确定了反辽的大方向,于是激进派的将领们纷纷请战,要南下问鼎中原。
刘知远非常明智,说打仗要动脑子,讲究轻重缓急,讲究作战时机,如今契丹刚刚吞并了后晋的数十万精锐,且契丹主力全部集中在汴州,我们宜避敌锋芒,不可与之争锋。契丹人现在正忙着搜刮中原人的财富,等他们再也榨不出油水的时候,必然会北返。现在已经开春,到那时天气会更加温暖,冰雪消融,路途泥泞,我们出兵半路截击,必然事半功倍!
在此期间,荆南高从诲劝进,刘知远的幕僚、部将们也联名劝进。按照一般程序,刘知远当然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谦虚客套,表示自己是大晋的忠臣,且德行不够,巴拉巴拉,总之,不好意思当皇帝;随后,各级文武官员要不断地劝进,辖境内的百姓和州县父母官也要不停地汇报祥瑞,今天某地发现麒麟降世啦,明天那里白龙升天啦,后天山上冒青烟啦……最后官员们要以死相逼……
来不及了,时局过于动荡,刘知远不能再按套路出牌,于是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一步到位。
刘知远召集幕僚、部将,满面愁容,叹息道:“蛮虏称霸中原,汉地无主,军事重镇归附邻国(指秦州节度使何重建叛归后蜀),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我——作为帝国封疆大吏、守土高官,实在是惭愧啊!”
大家懂了,于是顺着他的意思往下说,建议他立即称帝,向天下发出号令,整合天下反辽力量,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哎呀,你们误会啦。我的意思是要出兵营救皇上石重贵。”
刘知远调集军队,对外宣称要东出井陉关,在镇州一带勤王救驾,一则救回石重贵,二则切断契丹人的退路,使之首尾不相连。
这只是刘知远的一种政治姿态,为自己的称帝做铺垫,或者说是一次危机公关。因为耶律德光抛给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责他不忠于后晋,三大战役,你干啥去了?躲在太行山西面,见死不救,坐视后晋灭亡?
这是压在刘知远头上的一座舆论大山,好比石敬瑭头上的“汉奸”骂名一样。刘知远必须为自己开脱,高调地宣布自己要勤王救驾……谁搞偷袭之前,登报纸、发推特,把自己的进军路线、战略目标加精置顶?
堵天下人的嘴。
刘知远“救驾”,一来是为称帝的制造舆论基础,二来是名正言顺地整合军事、政治等资源,提高自己的声望和权力。
2月11日,刘知远集合了各路兵马,宣布东出井陉关,穿越太行山。在其亲信史弘肇的带领下,全体官兵异口同声,高呼道:“蛮虏攻陷京师,皇上蒙尘,中原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能够当君王的,非我们大王(北平王)莫属!请大王先登基称帝,我们才能名正言顺地出动。”随后便山呼万岁。
左右亲信都劝刘知远借着这个气氛赶紧称帝,刘知远仍然拒绝,说你们懂什么?现在契丹的势力依然很强大,我们必须先建立功业,在气势上压过契丹。
2月13日,陕州发生兵变。
此前,耶律德光派部将刘愿当陕州保义军节度副使。刘愿狗仗人势,典型的汉奸嘴脸,到任后贪暴残酷,只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让陕州人民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民怨沸腾。
部将赵晖、王晏、侯章私下密谋,说契丹祸乱中原,天下纷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如今,河东刘知远德高望重、实力最为强劲,人心归服,不如我们为天下人做一个榜样,杀了刘愿,送款于河东,则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三人一拍即合,于是秘密召集了几个死士,趁夜潜入武器库,偷出武器铠甲,然后将刘愿暗杀,人头挂在府门以外,随后诛杀了契丹派来的监军,大家拥护赵晖当陕州留后。
契丹第一时间安抚赵晖等人,表示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任命赵晖为陕州保义军留后、侯章为陕州军队总司令(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晏为副总司令(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三人拒绝,并斩杀契丹使节,焚毁耶律德光的诏书。
刘知远没有足够的底气登基称帝,虽然跳过了很多中间环节,但他仍在观望。当赵晖等人发动陕州兵变,并向河东纳款之后,刘知远再也等不下去了。
刘知远的部将(行军司马)张彦威等连上三道请愿表,恳请刘知远赶紧称帝。
刘知远尚在迟疑,关键时刻,郭威派杨邠游说刘知远,说现在全天下都在盼望您出山,如果您不利用这个机会,一味地谦虚辞让,恐怕人心会转变,而一旦有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