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代十国往事 > 第9章 徐州军乱

第9章 徐州军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唐朝中期,徐州一带发生叛乱,王智兴平叛有功,累功受赏,后来逐步占据了徐州。

王智兴镇徐州的时候,曾在当地招募了两千勇士,编做七个军,号为“银刀军”、“雕旗军”、“门枪军”等,作为自己的私人部曲。之后,银刀军等就成了徐州的遗产,也成了后续镇帅们的烫手山芋。

徐州银刀军(指包括银刀军在内的七个军)出了名的骄横难制。因为他们是“牙兵”(或做“衙兵”),不属于国家正规军,而是私人武装性质。是由节度使等将帅私人招募的武装,其装备、军饷等也由节度使自掏腰包。所以他们只对节度使本人负责,而不听从朝廷号令。

王智兴之后的节度使多是文官,根本奈何不了银刀军。银刀军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时常拔刀威胁恐吓,以致于后续的节度使都在府衙开有后门,作为紧急逃生通道。

前任节度使田牟,更是与他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甚至亲自给他们打着板子唱歌助兴。击节打板,最为下贱。田牟已经屈尊到了不顾廉耻的地步。

同时,田牟给银刀军的犒赏日以万计。即便这样,也不足以满足贪婪无度的银刀军,他们时常聚众喧哗鼓噪,动辄武力相逼,索要更多赏赐。

田牟死后,温璋镇徐州。

温璋对银刀军也采取了温和绥靖的态度,好言抚慰。然而银刀军很忌惮以严格执法、铁面无私而著称的温璋。温璋赐给他们酒食,他们从来都是一口不吃、一滴不沾,猜忌之心到了这种程度。

咸通三年(862)七月,银刀军终于发动哗变,驱逐节度使温璋。

徐州银刀军的所作所为已触及朝廷红线,无法继续姑息,徐州现状亟待改变。这个历史重任就交到王式的手中。

当时的王式刚刚在浙东道平息了裘甫之乱,恢复了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也疏通了朝廷贡路,保障了中央财政。文治武功,有目共睹。

于是朝廷任命王式为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观察使等,接替原徐州武宁军节度使温璋,即刻赴镇。

王式奉命,带着跟随他平定裘甫的三千忠武、义成两镇精锐之师,渡淮北上。

人事调动的消息传到徐州,银刀军吓得魂飞魄散。

留给银刀军的时间不多了。王式率二镇雄师很快就到了徐州城外,在大彭馆驻扎。

银刀军这才极不情愿又胆战心惊地前来迎谒,嘴上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心里盘算的是打探王式对银刀军的态度。

王式好言抚慰,与前几任节度使并无太大差别。

银刀军试探性地说道:“忠武、义成二镇之师,平乱归来,立下了赫赫战功,当然也师老兵疲。我们虽然不如二镇之师勇武,却也勉强可以维护本地治安,不敢说路不拾遗吧,老百姓终归还是能够安居乐业的,可以不必麻烦二镇之师……要不然,大人您就遣散二镇兵……也好为朝廷省下一大笔军费开销啊!”

王式频频点头,先对银刀军表示“同志们辛苦啦”,又说自己原本就有这种打算,二镇之师的任务只是护送自己到岗,既然已经送到了徐州,按理说也没有久驻之理,待等犒赏一番之后,就遣返他们回家。

银刀军欢欣鼓舞,精神稍稍松懈。

王式在驻地大犒三军。

三天之后,按照约定,王式集结起了二镇之师,穿好盔甲、拿好兵刃,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银刀军驻地。

银刀军被搞懵圈了。你们不是要回河南老家吗,不认路?

王式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军令也很简单,就一个字:给我杀!

“徐卒三千余人,是日尽诛,由是凶徒悉殄。”——《旧唐书》

社会你式哥,人狠话不多。

不得不说,王式是儒生中比较另类的一位。他从来不迷信什么道德说教,对于叛乱分子,他表现得更像行伍出身的武将,直接搞肉体消灭。不是都说徐州兵骄横难制吗?难制就不制,有一个杀一个,杀个干干净净。简单粗暴,行之有效。

他的凶狠果断,在平定裘甫之乱时就展现得淋漓尽致。裘甫及其核心成员穷极来投,他没有给予丝毫的怜悯,甚至不顾战场纪律,下令处决了二十多个骨干。

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对待百姓,他又像春天般温暖。

平乱之初,他不止一次地下达明文规定,严肃军纪,凡是被裹挟、胁迫或是无法生计而投贼的俘虏,一律当场释放,不准追究其过往罪过。军队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平定徐州军乱,王式只用了三天。

镇抚安南、平定裘甫、大破银刀军,成为王式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三大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与此同时,大唐在与南诏的“安南战争”中屡屡失利,大唐被逼多次易帅,蔡袭、蔡京、康承训、张茵……依然抵挡不住南诏的强大攻势。

咸通五年(864),五月,朝廷想出一个一石三鸟的妙招:命徐泗团练使挑选三千徐州兵,赴邕州(今广西南宁)戍边。

银刀军被王式屠杀之后,漏网之鱼们死走逃亡,散落各地,成为流寇。朝廷多次下诏,说准许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