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他乡遇故知!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星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润余成岁,律吕调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习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河阳城东一处幽静的院落外,传来阵阵读书声,清脆悦耳,充满生气。姬松突然听到就仿佛三伏天饮下冰水,浑身清凉。
“咦!这里竟然是一座书院?”
众人来到正大门,只见不少应该是家长的人在大门口伸长脖子朝里面张望,就是围墙边上都有不少人撑起耳洞听着。
所有人脸上既有希翼,又有担心,但更多的却是激动!
姬松知道,这是因为孩子能读书而感到激动不已。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扩大大唐孩童读书的机会。虽然成果斐然,但他却知道,现在的读书人也不过是从万一,变成的千一。看似提升了十倍,但和庞大的技术相比,整个大唐真正读书十年以上的不足三十万人,就这还是太白书院自成立以来,毕业学生多大数万之后的结果。
而能受到名师教导的更是少之又少,不管在哪里读书人都是大家尊敬的对象,更不要说在这文教荒漠的西域了。
抬头看去,只见大门上一副匾额上书:河阳书院。
四字仿佛刀削斧凿,尽显铮铮风骨,可见写这幅字的人也是个傲气的。
“这位老伯有礼了!”
就在这时,姬松看到一个老伯有些失落地走了出来,心中一动,就上前打招呼道。
张老汉刚刚被拒绝,心中正是烦闷,突然被人拦住去路,顿时就想发火。但却发现拦住自己竟然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心中顿时压下火气。
不过当看到他身后两个雄壮的汉子后,心中顿时凉了半截。还好自己没有发火,这人虽然残疾,但不管是身上衣着还是身后的护卫都不是一般人。要是一个不好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自己还好,但要是牵连到了孙子,那可就完了。
“小老儿有礼了,不知郎君可有要事?”
姬松闻言笑了笑道:“我看老丈从书院出来,就想问问老丈关于书院的事情。在下刚从中原来此,正想着孩子读书的事情,没想到这河阳城内竟然还有这样一座书院,于是就想打听打听。”
说完就给大牛一个眼色,大牛会意,从怀中掏出一串铜钱直接塞到对方手中。
“不可!您这是..........”
张老汉大惊失色,拿着铜钱手足无措。
“老丈拿着就是,就当是在下的一点心意了。”
也不等对方拒绝,姬松直接问道:“老丈可否介绍下这书院情况?毕竟事关孩子将来,在下也不敢随意将孩子交给他们啊!”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张老汉一声哀叹,于是就将自己的事说来!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没钱闹的,按理来说凡是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是青壮,只要落户至少都有百亩以上的田地,十年下来少说也有六七口人,不说大富大贵,但这样的家底在中原已经算是中上之家了,怎么会缺少读书的钱?
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眼前这张老汉。年轻时候那玩意儿受了伤,他不愿耽搁人家姑娘就没有接受官府发配的媳妇。加上来的时候又带着个拖油瓶,还是个女娃。
官府虽然不能给他们分地,但也在城内给找了个活计,至少衣食无忧。本以为这样安稳的将孩子养大,再嫁个好人家,也算对得起死去的儿子儿媳了。
但谁能想就是这么个女娃竟然只是听别的孩子写字就自个练习学会了数百个字,虽然不会读,但由此可以看出这女娃就是个读书的料子。不但记忆力惊人,还能举一反三。
本来这是个好事,但他家请不起先生啊。想着城内有个书院,就打算去问问收不收学生。只着一打听就把他想法给打消了大半。
听那管事的说,这一个学生每年除了吃喝住宿,以及其他费用,光笔墨纸砚,书本以及学费就不是他们能负担起的。
这点钱或许对其他人不算什么,但对于张老汉而言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这不,再次被管事的请出来,就遇到了他。
姬松闻言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竟然是这样?难道大唐要出个才女不成?
告别张老汉,随即吩咐刘老二道:“你跟着他,去看看家在哪,不要被发现了!”
“诺!”
众人重新来到书院门口,此时学生们已经放学,三五成群地朝外面跑去,和后世放学一窝蜂的没什么区别!
来到院中,这才发现里面确实不小,只是里面的布局怎么看着有些熟悉?
“老爷,这书院怎么和咱家以前那座书院一模一样?”大牛也是惊讶道。
经这么一提醒,姬松恍然。没错,这和记忆中举全族之力建造的姬氏学堂布局一模一样,这让他心中也是纳闷。
他记得没有族人在这边啊,
这是怎么回事?
“咦?你们是?”
这时里面走出一个夹着书本的文士,看样子也就三十岁的样子,长的相貌堂堂,眼神清澈,一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