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姬浩
转眼间已是贞观十五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年只是平常的一年。但对于姬松来说却是他的而立之年。
没错,今年他三十了。
在后世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也是最具功利心的年龄。
但在大唐,这已经是自称老夫的年纪。
颔下的胡须又长了许多,但面容和二十多岁的时候差别不大。
道家导引术最具养生,这些年他也从未懈怠过。有时候看着他的面容,有人幽幽说道:妾身都有皱纹了。
姬松能说什么?只能当做没听到。
现在时值盛夏,在长安侯府的院子里,姬松抱着一个小人儿不停地轻轻掂着。
小人儿刚满一月,前日刚般了满月酒,也没大办,只是邀请了几家相熟的人,稍微办了下而已!
到底是庶出,就算他想一视同仁,也要顾忌下影响和攸宁的感受。
这是小莲的孩子,也是他第四个孩子。
男孩,取名叫姬浩。广大,众多,浩浩之义的意思!
就是希望这孩子将来多福多寿,浩然正气。
家里添丁进口,这可是光大家族的大事。姬母别提多高兴了,赏赐给小莲不少东西,就是攸宁看了都有些眼红。
这下闲不住的他,就抱着孩子到处溜达显摆。他本来就喜欢小孩子,现在姬润他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也不愿给爹娘说了。
刑部的事基本上走上正轨,有裴弘献和狄知逊盯着,他隔三差五去看看就行,其他的事情他们办的都不错。
李世民不知是不是专门调查过,对俩人赞叹不已。想要将其调到身边去,但都被姬松挡了回去。
这是抢东西抢上瘾了?太子之位抢了,皇位也抢了,就连天下也抢下来了,现在是不是看到好东西都想抢?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这俩人还算不错,硬是没答应皇帝,说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等这次事完结后任凭陛下差遣。
修改律令之事稳步推进,朝堂上是大动作不断。
去年年底之时,大唐八大战区成立。
不过名字叫做都督府,都督人选都是各皇子,但只是遥领。具体管事的还是十六卫大将军轮流担任。
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做大的措施。
八大都督府成立,本来还想等大军一走,就反击的世家大族彻底没了脾气。
大军是走了,但自家门口却来了一座军营,还是十六卫的精锐大军。这下有些想跳出来搞事的人也偃旗息鼓,不敢造次!
姬松也是惊叹李世民的大气魄,自己不过是随口一说,也就没当回事。没想到人家却将其彻底完善。
不但贴合实际,还彻底完善轮换制度。
大批军队换装,这很大程度给了李世民和朝堂诸公底气。
这时候披甲军队和没披甲军队是完全不同的,汉朝为什么说一汉当五胡?还不就就是汉朝鼎盛时期的军队披甲率达到了快一半的原因。
现在大唐钢铁产量有史以来最高,产量质量都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明州,登州,宣州三大经济区更是给大唐带来了大量钱财。更不要说在打通河西走廊,凿空西域之后,通商所带来的受益。
如此种种,大唐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物资工匠不缺。这就导致了府库中积存了大量的兵器铠甲。
这次换装,大唐的军队战斗力算是彻底抬了一個台阶,军事力量也算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李世民磨刀霍霍,正等着建立不世之功。
《寰宇图志》给了皇帝和老将们新的契机,又重新唤起了皇帝的雄心壮志。李世民得位不正,更是想要证明自己。
而远超前人的千古功绩就是最好的证明,恰恰姬松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与其在国内不断内耗,还不如打出去,算是转移注意力了,这可是后世某国的拿手好戏。
只要国内矛盾无法协调,那就对外发生战争。只要胜了,所有的问题都将缝纫而解。
就算不能,也能大大减少内耗和延迟矛盾爆发时间,给众人解决的时间。
刚刚收拾了世家,要是不转移注意力,不知道还要闹出什么幺蛾子呢。现在好了,大家还是先建功立业的好,其他的以后有机会再说。
大唐最重军功,想要马上封侯的人可不是一点半点。以前是没机会,他们也就只能在现有的资源上你争我抢。
现在机会来了,这要是还把我不住,那就是愚蠢了。
可别把大唐的书生看做是宋明时期的文人,这时候士大夫的血性还没有被阉割。
骑马上战场的事,可不全是武将的事。
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上马作战,不比一般武将差。
加上现在太白书院提倡文武同修,课余之时,都会打磨武艺,时常还有军事训练。
只要是从书院出来的,除了那些身体实在不行的,就没有什么纯粹的书生。
说不过就上手的事情屡禁不绝,打的头皮血流还大声嚷嚷着下次再来的学生比比皆是!
不过,这些和姬松的关系不大。
现在朝堂上很少看到他的影子,有人参姬松不务正业,李世民也是爱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