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应对2
此时大殿之上姬松侃侃而谈,要想解决蝗虫问题就要弄清楚蝗虫的由来和繁殖方式,这样才能应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往往越严重的蝗灾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的。
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微臣查过近些年的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虫子,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较多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河道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一丈方圆土中产卵数千个卵,每个卵块中有数十粒卵,即每丈方圆就有上千粒卵。
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青蛙之类的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听到姬松说出蝗虫的由来,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自古以来大家常常将蝗灾和神明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去想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
姬松的一席话,却让他们知道了只要有旱灾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蝗灾,这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知道归知道,但又什么办法来应对呢?
“大家知道了干旱会影响到蝗灾的发生,还有一些虫子的天敌对蝗虫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据臣观察所知,鸡鸭在对付蝗虫方面有着极高的效率。平均每只成年鸡鸭每日可以吃掉几斤蝗虫,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鸡鸭?”众人无语,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
“天生万物,相生相克。毒蛇过处必有解药。先人的智慧还真是让人望之莫及!”李世民听到后感慨道。
姬松继续说道:“我们还可以发布诏书,让更多的百姓去灭杀蝗虫卵,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就是可以在当地修建鸟巢,用以吸引捕食鸟类前来,也能遏制蝗虫的繁衍速度。”
“但是想要彻底改变蝗虫肆虐,从跟子上解决蝗虫的危害,却要大量的时间和朝廷严格的政令。”
姬松想到后世那个国家在关中等地大量的植树造林,未必没有想要遏制蝗虫的原因。
“什么办法?”李世民激动地站了起来,能够彻底解决蝗虫的危害,这是多少王朝都没有做到的事,要是再他有生之年做成了,那..............
想到这里,他再也按耐不住,向姬松急声问道。
“一,草原上有一种优质的牧草,微臣称之为苜蓿,蝗虫是不吃的,只要是苜蓿所在之地,蝗虫都是退避三舍。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在河道的两边和较为干旱的地方种植它,可以有效的遏制蝗虫的繁衍。
并且,苜蓿这种草,是马匹和牛羊都喜欢吃的优质牧草,人也可以吃,到了灾荒之年,也是一种能救命的东西。”
“二,禁止大量无节制的砍伐树木,秦汉时的关中是有名的天府之国。但在汉末之后却是渐渐贫瘠,这是为什么?
除了战争之外,就是百姓和官府无节制的砍伐,使得本来还气候宜人的关中不堪重负,随变得气候多变,灾害频发。”
说道这里,姬松不由的看了眼李世民,搞得李世民莫名其妙!
众人不解,但魏征这是却说道:“当初大唐初立,曾大兴土木,将关中秦岭的大型树木砍伐一空。”
李世民那叫一个尴尬啊,原来自家人也算是罪魁祸首之一,难怪这小子看朕的眼神怪怪的。
随即恼羞成怒道:“说就说,看朕干什么?你姬家老祖宗也没少干!”
姬松一鄂,随即想到西周当年也是曾经大兴土木过,好畤县当时还是郕国所在,李世民这话没错。
“除了禁止无序砍伐,还应该在山地种植树木或者果树等,也能遏制蝗虫的滋生。”
“这点倒是可以,但要看到成效却是没有十年之功是看不到的。”李世民失望道。
但随即想到自己现在还算年轻,有的是时间,只要有效就行,总有看到成效的一日。
“第三,就是看陛下了!”
这句话搞得李世民和大家迷茫,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好我的陛下啊!百姓们不敢捕杀蝗虫啊!”姬松无奈道。
李世民等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候大家对蝗虫都存有敬畏之心,认为这是上天对人们的惩罚,是神明的使者,没几人敢大量捕杀蝗虫。
李世民此时面沉如水,因为他想到了要是真的发生大的蝗灾,有些人是绝对要出来搞事情的。
再加上民间对蝗虫的认知,一个不好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