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太平盛世
新皇萧天启即位之后,深刻反思前朝之弊,决心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
他深知民众乃国之根本,遂推行一系列德政,旨在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首先,萧天启减轻了农民沉重的徭役及赋税压力,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农耕之中,全力恢复农业生产。
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肃清官场风气,严惩贪官污吏,倡导官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此外,新帝格外注重道德教化,强调以德治国。
通过弘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引导百姓向善向美,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萧天启登基后面临各方反对势力的明枪暗箭,登基之初还比较低调谨慎,也励精图治,被文官们称赞道“有人君大略”。
在林雨柔与顾氏兄弟的帮助下,萧天启在政局不稳的情况下打赢了北周、北齐南下的多次南下试探,使得北周、北齐多年不敢犯边,稳固了北方边界。
边关无战事,过去的绍兴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朝廷政令畅通无阻,各级官吏执行得力,雷厉风行。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能恪尽职守,各尽其能。
民间更是繁荣昌盛,百姓们恪守本分,辛勤劳作;士兵们则勇武过人,威震边疆。
由于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增,百姓生活富足。国家粮仓充实盈满,库存的铜钱数不胜数,甚至连串钱的绳索都因长期未使用而腐朽断裂。
此时的国家繁荣昌盛,四海升平,国力日益强大,被时人誉为“绍兴之治”。
因此,大梁绍兴五年的春节格外热闹。
四海承平,天下富足,梁帝萧天启大为高兴,于是下令举办花灯节,与民同乐,还在林雨柔的建议下举了千叟宴。
梁帝诏令,凡年逾五十五者,无论官民,皆可按时赴京参加鹿芝园之聚宴。
京都城内,为庆典所搭彩棚,自玄武门绵延至鹿芝园,长达二十里。
礼部尚书蔡持正特颁规定:自二月初一至月末,京官皆须着蟒袍、补褂,破例不限朝服七日之常例。
自宗室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致仕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官阶过五十五者约有四千余人,不分官民尊卑,共聚一堂。
宫内觥筹交错,喧闹熙攘,殿廊下布设一百五十席,丹墀内二百四十四席,甬道左右二百二十六席,丹墀外左右五百八十二席,共计一千二百席。其中既有皇亲国戚,又有前朝老臣,亦有应诏入京的民间老人。
宴中,萧天启召一品大臣及七十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美酒。又命几位皇子、皇孙在殿内依次敬酒。
并赐予众人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金银等物。
此场酒局所显皇家气派,与民间迥异。所有皇家贡品酒水皆免税。
在这千载难逢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口中念叨“多亏陛下”,而后尽情享用。据说,当场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千叟宴此等浩大酒局,在场文人赞曰:“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顾氏兄弟也因受邀参加这次千年盛会得以团聚。
千叟宴后,顾氏兄弟齐聚冠军侯府。
普天同庆的春节,朝堂民间满是欢声笑语,然而冠军侯林雨柔书房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顾延武等人个个表情肃穆,绝然没有一点欢乐之意。
不为其他,只因林雨柔劝大家激流勇退辞官回乡。
“大嫂,你为何要我们辞官挂印,难道……”
顾延霖欲言又止。
“朝廷的风向,变了!”
顾延霖等人在外为官,自然没有身为兵部尚书的顾延嗣了解朝堂情况,所以,他决定站起来为林雨柔做解释。
“霖哥,你的意思?”
顾延雩脸色一变,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你等在外为官,不知朝堂变化,你等可曾听说过羊皇后病逝陛下封卫国公窦鲲之女贵妃窦氏为后……”
“这……”
顾延武心中一动,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所在。
“自从陛下纳那窦妃之后,陛下的心态有所变化,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陛下御极之前为保全自己伪装成浪荡皇子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如今故态复萌,恐怕寿数不永。”
精通医术的林雨柔自然能看出来萧天启的身体状况,之前给他配了几副药调理调理,谁知这才两年不到,他就把自己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长此以往,恐怕……
“女人腰,夺命刀呐!”
顾延宝也是过来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林雨柔大有深意地瞥了他一眼,赞同道:“天下太平,国无战事,看似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哪个皇帝不想当明君呢?但坚持一两年容易,坚持一二十年难,无他,诱惑太大了。”
“陛下即位之后,积极进行改革,任用贤才、清理冗官、鼓励生产、编订法律,五年如一日,不敢稍有懈怠,然而盛世来临,朝野上下无吹捧赞颂,陛下不免迷失其中,如今眼看大梁国力蒸蒸日上,对内百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