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刺猬弹;大明海军决战策略
的日本海军(IJN)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虽然因为国力的差异IJN存在兵力劣势,但是USN毕竟是劳师远征,存在劣势,所以有“对美七成论”之说,这个结论指的是IJN只需要相对于USN大约70%的兵力就可以有效抵御之。
然而后来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日本人只争取到了相对于美国人六成的主力舰吨位。
因为达不到七成,所以日本人就只能采取先削弱再决战的策略,于是便有了著名的“九段渐减邀击作战”。
【配图】
大致思路是从一开始就不断派出远洋潜艇骚扰USN,接着以航空母舰进行削弱,再以潜艇进一步削弱,然后派出夜战舰队实施夜间奇袭,最终IJN再让以逸待劳的主力舰队和残缺不全的USN远征舰队进行决战。
这一策略影响了许多兵器的研发,迷信以小博大的日本人量产了使用氧气的九三式长矛鱼雷,射程与威力都格外惊人,全世界仅此一家。
然而,理想很丰满,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很骨感。
相对于因为天然存在劣势而偏执、极端的日本人,明人针对美国人的策略就要从容很多了。
大明的主力舰吨位有43.5万吨之多,因为海军规模和地缘因素,明人认定己方不会有兵力劣势。
除非美国人失心疯,宁可完全放弃大西洋和欧洲利益,冒着英法德之一崛起的代价也要全力以赴。
实际上,大明朝廷和军部一直认为只需要迫使美国方面知难而退即可——老老实实当美洲大陆的霸主就行了,别打亚洲的主意。
因此从根源上来说,I的指导思想永远是威慑大于决战。
既然是威慑,那自然要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迫使USN退却,从新锐的永乐级战列舰的设计上就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她的主装甲带只有304㎜、内倾16°的及格水平,但甲板装甲却格外优异,达240㎜之多,占用了非常多的吨位。
而她那发射钨合金超重弹的主炮拥有极佳的远距离水平穿甲深度,试制三九式416㎜穿甲弹重达1410㎏。
同时,她还拥有大约33节的航速。
很明显,I就没打算让这一级战列舰与敌决战,她只需与敌舰队保持在20㎞的远距离不断开火即可,也就是放风筝战术。
这么远的命中率必定很低,但只是次要的,因为一旦命中那就是毁灭性的后果,而永乐级却可以基本免疫对方在这个距离上的攻击。
至于如何锦上添花的提高命中率,I广泛应用飞机,通过从战列舰上弹射起飞的水上飞机引导、协调战列舰修正射击诸元。
期间,伴随战列舰的航空母舰也会放飞舰载机夺取制空权,并实施空袭削弱USN舰队。
海军将领们普遍认为,即使以2%的命中率和每门炮120发的备弹来估算,一艘永乐级战列舰也可以取得3发命中,足够重创一到二艘USN战列舰,从而迫使对方知难而退。
而在威慑之外,如果美国人铁了心不顾损失都要寻求决战,I指挥官在判断实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决战策略。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I就不用顾忌保存自身,指导思想是全力以赴、不计代价地歼灭USN舰队。
依照这个思想,自古以来都很喜欢小船的I建设了一大批优良的轻型巡洋舰和高速重雷装驱逐舰。
不同于定海级、揭阳级这种中规中矩的舰队驱逐舰,文昌级、蓬莱级实际上应该归纳为高速雷击舰。
蓬莱级驱逐舰非常昂贵,因为舰船动力系统一向不菲,而她们为了达到超高航速搭载了五座高压锅炉和两座蒸汽轮机,能够输出8.2万匹马力。
在过载时,实际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0万匹马力,可驱使标准排水量1800吨的蓬莱级驱逐舰达到45节的超高航速。
这样惊人的速度只有法国人的空想级驱逐舰可以比拟——她们能达到42节,但只有可怖号在海试时跑出了45.02节的成绩。
不过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蓬莱级十号舰绵竹号,她在海试时以轻载状态达到45.8节(84.8㎞/h)的极限航速。
其核心武器是4具七联装480㎜鱼雷发射器,每座发射器的七根发射管以上三下四呈等腰梯形排列,全舰单次可投放28枚鱼雷。
I认为各国海军战舰的水下防护系统都比较完善,只命中少数几枚标准的二十一英寸(533㎜)级别鱼雷难以有效毁伤之。
根据零碎的情报,海军兵器格致院半猜半想的搭建了USN水下防护系统模型,进行了反复测试。
他们的结论是:多次中等当量的爆炸毁伤效果优于少数大当量的爆炸毁伤效果,因为隔舱防雷壁的螺栓、铆钉、焊缝会由于冲击逐渐失效。
基于这个结论,I专门下令研发了480㎜鱼雷,它的重量比较轻,可以做到七联装,而明军水面舰艇使用的512㎜鱼雷最多五联装。
在全力决战时,I的具体策略是在昼间以航母舰载机削弱USN舰队,等到傍晚时分,借助嫣红夕阳的掩护,以两到三支突击舰队发起冲击。
己方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