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震惊!败家子的钱比国库还多 > 第471章 公孙度传旨

第471章 公孙度传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沈大人这话,本官可当不起,你我同品,你又是一方诸侯,大权在握,大军在手,我一个小小的尚书,在门外等候也份属应当。” 冷嘲热讽的声音响起。 公孙度心中很气! 他早早就从龙朔赶过来了,本以为报上名号和官职,守门军士便会恭敬的将他们请进城。 没想到,上去叫门的随从,不仅没把城门叫开,还因为口角被人狠狠揍了一顿,让他在城门口站了小半个时辰! 沈安没有在意他的话,依然乐呵呵的说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下官入仕,还多亏老师引荐,才有今日之成就,什么一方诸侯,哪怕有一日下官能封侯拜相,您也是下官的老师。” “哼!”公孙度将脸别过去,冷哼道:“既然你还尊称本官为师,却又为何让为师在这城门口苦等如此之久?甚至令手下出手伤我随从?这可是尊师之道?” 沈安这才注意到左右随从脸上的伤势,但也没有责怪守城军士的意思。 他依旧嬉皮笑脸的解释道:“此事还望老师见谅,飞云县地处两国交战之地,为免奸细混入城中,这才下令严防死守,未经许可不得入城,这也是下官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呵呵!”公孙度冷笑两声,推开抱拳而立的沈安:“废话少说,本官来 此不是和你闲聊的,立刻领本官进城。” “请!”沈安对他毫不客气的话,也没放在心上,将他请入城中。 走到县衙所在,公孙度不由得皱了皱眉。 “你就是在这种地方办理公务?”看着附近的残垣断壁,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虽为兵部尚书,但却从未真正率兵打过仗,在他看来,就算行军打仗万分辛苦,可也不至于连座像样的大营都没有吧? “老师莫怪,我们云州大军初到飞云,也就这个条件了,将士们都整戈待旦,我这个当官的,也不好高床软枕。”沈安说着让人简单收拾出两张椅子,又倒了些茶水招待公孙度。 “你倒也算是个好官!”公孙度心中微微一动,随后屏退左右,开口道:“我这次来,是想让你交出神火枪,陛下说了,你若是肯的话,他和你之间的恩怨,从此一笔勾销。” 这话听着有些别扭! 一个皇帝竟好似在央求臣子,好将两人之间的关系缓和如初。 公孙度其实是在假传圣意,不过他想起来之前梁帝说的话,无论如何也要将神火枪搞到手,至于方法,他可以便宜行事。 等拿到了神火枪,回头再上禀梁帝,就说是沈安主动提出的要求,想来还能换得龙心大悦。 刚刚在城门口, 他冷嘲热讽,便是为了眼下的话做铺垫。 他这个尚书大人官威十足,陛下却能拉下脸面,跟你和和气气的商议,难道你不能给面子吗? 沈安手中的茶杯抖了抖,却滴水不漏。 公孙度突然奉旨前来,他早已猜到不止是探听云州之事那么简单。 他当然不知道这话只是公孙度为了拿到神火枪,随口扯下的幌子,所以他怎么也想不通梁帝为何会在此时,想和他化干戈为玉帛。 “陛下这话,我怎么有些听不懂?”他明知故问道。 “你我心知肚明,何必故作不知呢?你只要给我一句话,这神火枪到底能不能交出来?” “能!” “我要的是全套制造匠法!” “好!”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沈安竟毫不眨眼的痛快答应。 事情一场顺利,让公孙度满脸错愕! 这么爽快的吗? 他还以为要费一番唇舌,才能让沈安就范。 “那好!” “沈安接旨!” 公孙度愣了一会后,突然站起身来,表情变得异常隆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云州刺史沈安功在社稷,虽云州只剩一城之地,然心念国事,以巧计诛杀敌国王侯,兵不血刃夺回边境重镇飞云,令举朝 皆惊,朕念其功,特旨晋爵云州郡公,官封正二品检校左龙武卫大将军。” 按常理,圣旨应当先由枢密院起草后,经枢密正副使商定报梁帝,才能正式下达。 涉及到敕封爵位的,还需会同宗正府议后再定。 但此事特殊,只有在沈安答应交出神火枪后,才能作数。 所以梁帝也来了个先斩后议! 不过自从太后伸向朝政的黑手,被梁帝彻底斩断后,宗正府已经彻底在他的掌控之中,根本不存在任何阻力。 而检校左龙武卫大将军,是个只有品阶没有实权的虚职,他也有把握拿捏得了枢密院那群老家伙。 沈安跪地领旨谢恩,公孙度此时的态度也缓和了不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如你所言,你我两人确有师生情分,所以有些话,我还是想告诫你一声。” “一、大梁始终是以文治国,你在龙朔搞的书院确实令我刮目相看,但却有些离经叛道,实在不可取。” “二、大梁乃是礼仪之邦,以礼教管理天下,相亲大会荒唐至极,简直不堪入眼入耳,应尽早废止,否则御史必将弹劾。” “三、低调做人,低调做事。陛下之前对你有所猜忌,便是因你风头过盛,且不懂为臣之道。须知这天下乃是陛下的天下,你所立的 功劳,也应当是陛下的功劳。” 沈安静心听着,心中实在不敢苟同。 什么叫天下是梁帝的天下? 若是没有普天下的百姓,梁帝一人算什么天下? 而且低调这两字,他倒是想认真践行,可臣妾做不到啊! 梁帝把他放到云州这个混乱之地来,他不想搞事情,却总有麻烦找上门,能不高调吗? 不过他还是虚与委蛇的说道:“老师教训得是,学生定然铭记于心,每日三省吾身,时刻警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