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陆战团俱乐部
“像,但我感觉不是,我跟朱先生做过一段时间同事,虽说不是很熟但是他做事的风格一直看在眼里,第一朱先生有什么文章会直接发表在《大美晚报》的副刊《夜光》上,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身份。第二这篇文章文风确实与朱先生相似,不过模仿的痕迹严重,再加上这个署名【醒世警言】,有刻意蹭朱先生影响力的嫌疑。”
“嗯,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我说朱先生怎么会往我们这样还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杂志投稿。”
周冬凛又连续翻了几张稿纸,曹雨溪坐在椅子上默默观察着他的眼神。
周冬凛将那几张稿纸放在桌上:
“这些真的看不出谁写的,要么就是刻意改变了自己的写作习惯,要么本就是没发表过文章的人。”
曹雨溪将桌上的稿纸归拢了一下,视线却一直停留在周冬凛的脸上,似乎想从细节处发现什么。
下面一篇稿子周冬凛有八成的把握确定是张东升的大作,文章十分的口语化。
读文章的时候周冬凛犹如身临其境的在听张东升大骂陆连奎。
不过不是和张东升接触很久的人是感觉不出来的。
周冬凛的嘴角微微一撇,曹雨溪捕捉到了这个细节:
“周记者认识这个作者?”
周冬凛将手里的这张稿纸递了过去:
“你们不是把这篇文章也发表了吧,文笔还算不错,可怎么看都是像是市井小民骂街,不过应该会吸引读者的眼球。”
曹雨溪接过稿纸扫了一眼放进了之前归拢好的那一摞稿纸:
“确实有点意思,周记者能看出来谁写的吗?”
“这谁认识,曹编辑应该没去过上海的滚地龙吧。”
“滚地龙是什么?”
“曹编辑来上海多久了?”
“五六年吧。”
“上海没怎么逛吧,滚动龙指的是棚户区,一般是苏北逃难到上海的贫民的聚集区。”
滚地龙
“这和文章有什么关系?”
“你拿个本子去滚动龙里待一天,就能写出十篇这样的稿子。”
“这样啊,那你再看看剩下的几篇?”
周冬凛低头又看起了剩下的稿子,其中确实找到了几个熟人的痕迹。
有的是他的同行,有的是经常在报纸上刊登文章的作者。
这一次他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看完所有的稿子后叠在了曹雨溪整理好的那一摞稿纸上。
周冬凛摇了摇头:
“不好意思曹编辑,还真帮不上你,只能靠你想办法去找,我是无能为力了。”
“没关系周记者,本来就没抱太大的希望,你能帮忙我已经很感激了。”
周冬凛站起身:
“那曹编辑没什么事我先忙我的去了?”
“没事了,没事了,你忙你的吧。”
周冬凛起身离开了曹雨溪的办公室,曹雨溪紧紧盯着他离开的背影。
......
晚上七点差十分,周冬凛来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陆战团团俱乐部。
这幢楼原来是全国体育会和赛马总会俱乐部,1938年第四陆战团将其买下。
占地面积3252平,是一幢砖混结构的两层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建筑内设保龄球馆、电影放映室、图书馆、餐厅,桌球房。
不但服务该团官兵也对外营业,陆战团团长兼任俱乐部老板。
周冬凛下午的时候已经去大升米行向张大海描述了丁默邨以及克鲁拉克对他的拉拢。
经过两人的研判和讨论后,张大海同意了周冬凛的意见:
在还没得到上级回复的情况下,周冬凛先抓住机会接受丁默邨和克鲁拉克的邀请。
一进俱乐部,一个穿着西服的侍者迎了上来,用英语向周冬凛问道:
“先生,有什么我能帮你的?”
“我是来见普莱斯团长的。”
“请问你的姓名?”
“伊森。”
“好的,请稍等。”
侍者走到前台拨通了电话,很快二楼下来了一个穿着美军军服的亚裔男子。
男子大约二十多岁,身材瘦高。
一看到周冬凛便用略带广东口音的国语说道:
“是周先生吗?跟我来吧。”
周冬凛冲侍者点了点头随后跟着男子走上了楼梯。
“周先生,自我介绍下,我是第四团新任的情报官丹,中文名字李国豪。”:
男子一边走一边对着周冬凛用中文介绍自己。
“李先生是华人?”
“我?”:
李国豪苦笑了一声:
“美国的《排华法案》搞得我们什么都不是,美国不接受我们,中国的家早就没了,我们只能靠参军混一个进入美国的身份。”
“李先生祖籍是广东的?”
“广东江门人,爷爷是被骗到美国做修铁路的劳工,整个村子成年男性全去了。”
两人说着来到201室的门口,李国豪侧身看向周冬凛:
“周先生,不好意思,流程走一下。”
周冬凛心领神会举起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