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阿里不哥归降
一切都明白过来了,这是计中计,连环计。
昔里吉等人沆瀣一气,伙同颠弄,硬说孟知恩欲反,阿里不哥耳根子软的,偏听偏信,把汉将孟知恩给逼走。
若孟知恩的黑狼军在,他驻军窥伺一侧,忽必烈为了提防他,在没解决他之前,不敢轻易进攻阿里不哥。
兵法有云:有后顾之忧,不可围城。
这是个借喻,只要孟知恩雄兵在,就分了忽必烈军势,他必须派遣一定军队去对付孟知恩,不敢空群而出。
后悔已晚,己军战败,降的降、逃的逃、死的死,见势不可为,阿里不哥与儿子玉木忽儿也一起跑路,他们的部队纷纷溃逃,就此结束了这场无谓的战斗。
一路向北,虽无追兵,但部队不断涣散,到后来,跟随阿里不哥父子俩的仅得二千余骑,他们神情沮丧,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不弃装备是不可能的,沉重的装备在身逃不快。
想想开战前足足八万人的风光,对比于现在的悲惨,阿里不哥简直想放声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他一路浑浑噩噩,由马奴牵马而行,玉木忽儿既受箭伤折磨,又得看好父亲,怕他想不开。
晚间宿营的时候,一队人马追上了他们,阿里不哥见到为首者,气都不打一处来。
来者乃哈丹巴特尔(宗王合丹之子),就是他奉了忽必烈之命,携金珠重宝前往阿里不哥那边游说,导致汉将孟知恩出逃,是阿里不哥失败的重要起因。
现在他还有脸来见阿里不哥!
哈丹巴特尔非常厚脸皮,在阿里不哥面前跪下后道:“臣奉大汗之命,请七王爷回归汗廷!”
阿里不哥排行第七,是为七王爷,这是把他当成了宗王看待,大汗自然是忽必烈,汗廷也是他的朝廷。
阿里不哥冷笑不止,手摸自己的镶金嵌玉的鲨鱼皮制刀鞘道:“你是想试试我的刀利还是不利?”
哈丹巴特尔说道:“王爷的刀,自然是利的,臣死不足惜,但王爷杀了臣,不回归汗廷,必成为我大蒙的千古罪人!”
嗬,我不投降就是千古罪人,干嘛不是忽必烈不投降我,他若不投降我,同样是千古罪人。
阿里不哥怒不可遏,上前一脚踢翻哈丹巴特尔,举刀欲砍,被玉木忽儿劝止,请父亲消消气,坐回原位,听听对方说些什么。
玉木忽儿道:“想杀他(哈丹巴特尔)很容易,若说得不好,就杀了他!”
哈丹巴特尔说道:“王爷可知,由于汗廷不安,大汗不得不举兵北上,导致中原空虚,如今南蛮已经打过黄河了!”
无图无真相!
他有备而来,为了加强说服力,还拿出了一张地图,虽然简陋,但形象地说明了南蛮(大明、南人)的军队已经从长江边推进过了黄河北岸,大片的地区失守,看上去是触目惊心。
忽必烈在北方打仗,但南方战事情况通过驿站,源源不断地把报告送到行在,忽必烈相当清楚情况。
哈丹巴特尔劝说道:“兄弟不和,致使外敌猖獗,理应同心协力,共御外敌!”
他慨言说起打南朝的不易,先前蒙古军队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把战火推进了长江南岸,攻陷南宋京城,俘虏南宋皇帝,可谓是威风八面,打残了南人,是南人继靖康之耻后的又一次惨败!
虽然取胜,但蒙古人也付出了不低的代价。
他没说代价是什么,阿里不哥则心里难过、痛苦,因为他的好大哥,大汗蒙哥就是殁于四川战事,事出突然,他没有指定继承人,最终阿里不哥和他哥忽必烈兵戎相向,一发不可收拾。
哈丹巴特尔恳求阿里不哥和哥哥谈和,说兄弟相争,谈和了还是一家人,忽必烈在他来之前,已经当众折箭为誓,必不伤害自己DD,如违此誓,让他死于刀箭之下。
为示诚意,忽必烈愿意封阿里不哥为鄂儿浑汗,鄂儿浑河是一条流经哈拉和林的河流,他的封地就在哈拉和林一带,今后阿里不哥可以自由来往于上都和哈拉和林一带,每年他到上都参拜大汗后,留下人质在上都他就可返回哈拉和林居住!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这条件非常宽大,哈拉和林是历代蒙古大汗的祖地,阿里不哥为鄂儿浑汗,能自由出入哈拉和林,让阿里不哥怦然心动。
如今他兵败,什么都输光光,也算看透了,无论是蒙古的东道诸王,还是西道诸王,一个二个都心怀鬼胎,挑动他与他哥忽必烈争斗,这一斗下来,兄弟俩其实都输了,而他们却获利,损害的是拖雷一系的力量(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拖雷的儿子)。
玉木忽儿在旁边敲边鼓,他觉得这条件还行。
汉人有话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了封地,积蓄力量,慢慢发展。
有利之处是阿里不哥的封地在哈拉和林,将来忽必烈与南朝的争战失败后,阿里不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取而代之!
忽必烈并非没看到这种危险的趋势,但比起阿里不哥,他更看重南朝,为了尽快结束北方战事,他愿意作出让步。
阿里不哥也想到了这茬,遂同意向哥哥忽必烈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