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狠宋 > 第225节 三和酱园

第225节 三和酱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天的早餐相对简单,乃是鸡肉小馄饨,一人一碗,男的大碗,女的小碗,加上一个糖水蛋而已。

因为大伙儿吃过早餐,就要启程回城,不可吃得过饱,以免晕车晕马呕吐。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动,离开了避暑山庄,前往孟之祥与乔掌柜所投资的两份产业去参观。

而山庄的仆人们待他们离开后,前去收拾地方,发现皆井井有条,没有肮脏,不由赞叹他们都是有修养的人!

一路上大家心情欣悦,看孟之祥为他们指指点点,指出他投资的牧草田、果林、旱田、水田等,他们还看到了成群的牛羊驴在吃草,这也是孟家的产业,可以赚大钱的!

受雇的民众割草、放牧、种田、挖沟等等,有条不紊。

看得赵贵禄赞叹道:“孟家子弟,都精于屯田,去到哪里都饿不着啊!”

他消息灵通,知道孟家的忠顺军是官家只给了一个番号,钱粮的支持力不大,忠顺军就在枣阳屯田,做到粮草充足,军马无缺,难能可贵!

孟之说则大笑道:“只要是中国人,会种地是天性,属于本能!”

他说那些山羊没有养大,待到冬天来临,山羊肥美时,再去山庄聚会,这回吃到的是全羊宴。

说得大家向往不已,期以今冬,再行欢聚!

到达了城外孟家的“三和酱园”,这座酱园是孟之祥收购后注资,重新上路。

要不然隔行如隔山,他哪有这样的能力白手起家做一家酱园。

“三和”,乃三股东创立,即孟之祥、乔掌握和原酱园之主王掌柜,分别占股为六成、二成与二成,再有“三和”取意松竹梅岁寒三友,又应“天时、地利、人和”吉祥之意,还指酱菜色、香、味皆美,意头不错,很吉利。

不过说到“三和”,孟之祥苦涩一笑,他想到了他来时世界中的“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指游荡在深圳龙华新区景乐新村北区“三和人才市场”的新一代农民工,原本怀揣着赚钱致富的梦想来到深圳,现实却无情打碎了他们的梦想。

借薪水日结的工作和低廉的生活成本,三和人力市场成了廉价打工者的乐土,吸引着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从这里走出的“三和大神”早已在网络世界“走红”,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身份证,身背债务,与家人鲜有来往,日结工作一天玩三天,沉迷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不可摆脱。

得了吧,哪怕是“三和大神”,你想再见到他们的身影也是不可能的了,就用这个名字作为酱园的名称,留个念想!

酱园负责人王掌柜在大门处欢迎他们的到来,大伙儿的结缘在于孟之祥需要一家酱园,王掌柜则因经营不善,卖货收不上款,不得不向乔掌柜借钱,利滚利还不上来时,结果乔掌柜引荐了孟之祥,就此一齐经营。

王掌柜虽然丢失了所有权,但他再也不用恐惧可怕的乔掌柜,收入比以前高,孟之祥也尊重他,所以还是蛮愉快的。

他领着众人参观,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为主,兼营批发。

高大的白墙上“酱园”两个黑色大字使人在远处就能望见,店堂内悬挂着“官盐”“官酱园”烙牌,这是由大宋三司使的盐铁专营衙门批准、颁发,说明自家用的是官盐。

酱园用盐颇多,要是你家用私盐,不用官盐,被官府查到了,轻则停业整顿,重则砍头都有份!

话说回来,一些手眼通天的酱园表面上用官盐,实际上用便宜的私盐,以节省成本。

两扇乌黑大门上挂着锃亮的狮头铜环,门顶匾额上是“三和官酱园”金字招牌,在街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园区,占地约有9亩多,有酱缸800多只,排列开来,如军队般阵容扩大!

务工者皆为临安府各县农村人,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把沉重的豆料和食盐一包包背进库房,并堆叠成桩,压榨酱油一个工人每天上下反复搬压榨石(每块三四十公斤,每榨七八块)达1万公斤左右。

制成的酱油装入大木桶(每桶达到180公斤重),用人力推力运送到各分店(门市部),每辆推车装木桶六七只,由三四个工人前拉后推送达目的地,他们要搬上去,运下来,劳动强度很大。

但,酱园给现钱,按时发钱,不克扣,年底发多点钱,绝不拖欠!

比起很多老板有良心得多,所以,三和酱园的工人们情绪稳定。

他们通过同乡熟人介绍,初当替工或临时工,经过半年左右体能和技能考察,符合要求者升为正式工人。

看中的是农村青年身强力壮,吃苦耐劳,工薪低薄,家庭牵累少(住集体宿舍),生产淡季可以回家参加农业劳动,亦工亦农,工农关系紧密。

有客人来,王掌柜就介绍起来,酱园经营是春夏投料,自然发酵,天然曝晒。

每年农历春分到夏至为一年的投料生产期。利用三四个月梅雨季节开足马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烧豆、蒸糕(做面酱),直到装满园场上的空缸。

从原料投入到酱油产出时间长达半年,冬季是一年中的销售旺季,素有三春靠一冬之说。

王掌柜自豪地道:“我家选用的尽是好豆,货真价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