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在野外
骑兵打马急驶,马蹄声急促,卷起尘埃滚滚。
孟珙去侍卫马军行司就职不止他一人,而是从忠顺军调动了不少人手,比如第三军统制贺顺、第二军副将樊文彬、第五军副将成明还有史志超、张子良等人都在马军司里任职,全是精兵猛将,这次孟珙将他们都带出来,加上孟家十三太保里的三太保孟之豹四太保孟之安以及赶来的孟七太保,约摸百骑兵,浩荡荡荡奔驰在中原大地上。
他们已经离开了宋控区,现分为三股,前锋是贺顺与成明,中军是孟珙和史志超、孟之祥,后卫则是樊文彬、张子良,护送的朱杨祖一行九人,他们也都会马,一人双马,以及数匹驮马驮着祭祀用品,不求多,只求心意到了,毕竟此行凶险。
队伍非常精简,十分精锐,想跑就跑,想打就打,因此这个方案得到了朱杨祖的赞成,毕竟他也不想送肉到虎口。
在队伍当中还有数位向导,也是拣选出会马的向导,为这支小部队引路。
临行前孟珙对向导们从大义之处说了祭祀的重要性,又发给他们安家费,因此向导们都很尽心尽力。
马匹急驶,所到之处,见到的是人退草进的世界,别说蒙古人,有时奔驰一天,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野兽在草丛中出没,夜间听闻的是狼嗥声和凫叫的寒碜声音,给人一种感觉是何等的凄凉!
夜间,点起了篝火,大家围坐一起烧食,此行的正使朱杨祖沉痛地道:“我大宋子民,中原旧地,究竟遭遇了何等的劫难!”
要知道,百多年前,中原大地是汉家开发得最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夹在黄河、淮河与长江的城市乡镇,繁华无比
孟珙苦涩一笑道:“中原混战,百不存一,鞑军(蒙古军,可称他们为鞑靼人,通称北虏)和女真人你打我,我打你,他们最喜签军,一到打仗,即签发各地汉民入伍,充当炮灰。以签军为先驱去攻城陷城,死多少人都不足惜。人不是草,不能割了一茬又一茬,人没了,地也没人种了,地没人种,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只能离开!”
同行的看班祗侯林拓朝却如释重负:“没有了粮食,蒙古人不来了吧?”
“哈哈哈!”孟珙告诉他道:“那未必!”
“蒙古人的箭射得准,懂得打仗,他们的马最适应战争,冲刺速度不如大宛马和河曲马,可是长途奔袭是其特长,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我们的马要吃豆子才能养得好,他们的马吃得少也能跑,耐得住寒冷,蒙古大军可以‘兵马先动,粮草后行’,蒙古人吃苦耐劳,有时候就靠喝马奶充饥,他们没有辎重的困扰,所以能够展开惊人的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孟珙说道,说得朱杨祖和林拓朝表情沉重。
朱杨祖还强作镇定,林拓朝则不时看看四周动静,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蒙古骑兵如幽灵般地出现,向他们发动袭击。
“不过你们放心,蒙古人也得看具体的军事目标,这里人没有,粮食没有,他们来干什么呢,占来有什么用?专门来伏击我们?呆久了只怕哗变都有可能!”孟珙安他们的心道。
“来来来,汤好了!”孟珙招呼道,给两位朝廷官员的铜碗里倒汤。
切莫小看一个铜碗,古代金属匮乏,大多数人用的是木碗,木碗轻便,但好用真不如铜碗银碗和金碗,洗不干净,还容易发霉。
至于铁饭碗,很遗憾,没有人做,金属不纯,没有不锈钢,容易生锈,所以说没人有铁饭碗!
野生飞禽加中药材,嗅起来格外香,味道鲜美无比,得两位朝廷官员眉开眼笑,都忘记蒙古人的威胁了。
朱杨祖家世出身不错,吃惯美食,也不禁大赞道:“七太保的那个家将小许,真会做汤!”
随同前往的多是孟家军,习惯叫孟之祥是七太保,朱杨祖也跟着叫开了。
是中国人都会做药材汤,但药材用量多少有讲究,多了,煮开来就象喝药汤,少了,肉和药材的反应不充分,味道不够纯厚,而孟之祥家将许景范特别会下料,如医生般看鸟看料,煮得也够火侯,恰到好处。
朱杨祖试探道:“不知道七太保能否割爱呢?”
“割不了!”孟珙代孟之祥回绝道:“在蔡州时,蒙古一个贵人想用两匹好马去换小许,小七没同意!”
“哦,那就算了!”朱杨祖出不起更高价,蒙古人多蒙古小马,也有好马,在宋朝,好马就象超跑那样拉风,价格高昂没个谱,甚至是有价无市,反倒是人不值钱,一匹好马的价格能买到几个人甚至更多。
饭也煮熟了,大家喝完汤装饭,吃鸟肉,加上“顶级黄豆酱”,朱杨祖从中吃出了牛肉来,但他聪明地没有声张,因为就他们这伙人吃到这种“黄豆酱”!
突然间,听到“蓬蓬蓬……”的弓弦急响声,在寂静的夜晚听得格外分明,吓得朱杨祖和林拓朝火速站起来,紧张四顾,孟珙照坐不误,淡定地道:“小儿辈在清场,不必多虑,继续吃饭!”
没错,孟之祥和史志超正在四周清场,他们找了地方驻扎下来后,就发现四周出现了绿油油的眼光,越来越多,狼来了!
地方没了人烟,随着野兽增多,野狼成群。
对于这些杀人不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