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争之世,当争的光明磊落,杀尽宵小有如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争之世,当争的光明磊落,杀尽宵小有如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干也掌握财政。”

董允低头道:“升之,不一定全是南阳人的错。”

“襄阳郡人,如诸葛军师、马氏、向氏、习氏众人都在蜀郡或者左将军幕府中掌握要职,或者是轮换式的担任益州的各郡太守。”

“主公对两方都是一样的。”

“但,他们恩怨是刘表掌权时留下的,只要有人还记着过去,就总会有人不满。”

“由于主公新得益州,又得汉中,这些不满情绪被胜利所掩盖。”

“可等到战争持续日久,所有的矛盾都会慢慢堆积。”

刘云点了点头。

刘备在世期间,各派调和,南阳人和襄阳人的斗争还不明显。

但已经有了端倪。

董允补充道。

“升之可知晓,南阳谋士张存?此人在荆州和凤雏——庞士元齐名,入蜀后,主公令他担任广汉太守。”

“可襄阳郡人庞士元,在雒城下战死,没多久,就遭到此人当堂非议。”

“主公大怒之下,将其免官。”

“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下只说到这里。”

烛火昏暗。

飘飘扬扬间,被风压低。

刘云整理思路。

正如董允所说,蜀汉的南阳、襄阳两派,一直没罢休过,真是斗到了灭国还在斗。

刘备死后。

襄阳人诸葛亮要征讨南中叛乱,南阳人王连坚持不从,直到王连死了,诸葛亮才发兵。

南阳人来敏,没事儿就抨击诸葛亮,屡次被剥夺官职。

辅政大臣襄阳人诸葛亮和辅政副手南阳人李严不和,闹得天下皆知,李严因派系斗争,一度毁掉了北伐大业。

诸葛亮死后,襄阳人杨仪和南阳人魏延为了争权。

又是闹的不可开交,魏家被灭了三族,杨仪死在狱中,闹剧才结束。

之所以同是荆州出身,还闹成这样,原因在刘表身上。

荆州名士有所谓的七大家族:庞、黄、蔡、蒯、马、习、杨。

外加一个后来的诸葛家,就是八家。

嗯,没错,全是襄阳籍……

“刘表当年单骑入荆州,在襄阳大族蒯越、蔡瑁的支持下崛起。于是乎,襄阳派的人士很快掌握荆州军政大权。”

“可刘表也不甘心被襄阳集团操控,开始任用黄忠、韩嵩、宋忠、文聘这些南阳人来玩制衡。”

“南阳本就是帝乡,在大汉司法中,唯有高贵的‘南阳、洛阳不可问’。”

“南阳豪族,不可能也不甘心一直被崛起的襄阳人压着。”

“正好,这一切被曹操南征荆州给破坏了。”

“刘使君掌理荆州后,南阳派和襄阳派并受重用,可两家的矛盾却没缓解,这才是休昭你要说的话,对不对。”

面对刘云的话语,董允点头以对。

“升之很聪慧。”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军师将军一样淡泊明志。”

“不光东州士里存在黑暗面,荆州士也一样。”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浮出水面,可一旦爆发开来,未来将是不可收拾的。”

刘表时代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蔓延在继承了荆州的蜀汉政权中。

说到这,刘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历史上,荆州派原定的襄阳接班人是马谡,但此人不是刘备看中的荆州派首脑的人选。

于是乎,刘备在垂死之际,把马谡从成都县令贬到了越巂郡那种只能驻扎在郡府边缘的安上县,遥领太守的位子上。

实际上就是外放了。

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是对的。

刘备不想看到南阳人和襄阳人继续内斗。

诸葛亮能做到安抚两派,但马谡做不到。

所以,为了维持两派稳定,诸葛亮临终前既没选择襄阳籍的杨仪接班,也没选择南阳籍的魏延接班。

诸葛亮反而把位子交给了零陵人蒋琬、中立人士费祎。

这实际上是把襄阳人手中捏着的权利一步步慢慢交还到了刘禅手中。

这是一步大棋。

自此后,没有任何南阳人或者襄阳人能独占权柄了。

两家掌控不了政权,就斗不起来。

没有根基的降将姜维成了大将军,督内外军事。

刘禅的近臣,汝南人陈祗成了尚书令,掌控朝堂。

没有了襄阳人和南阳人内斗,国家政权将牢牢地捏在刘禅手中。

这是蜀汉一直没有发生政变的根本原因。

刘备、诸葛亮看穿了局势,早就给刘禅布好局了。

相比之下,曹魏和孙吴的制度设计,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无尽的政变就免不了了。

刘备临死前安排的是丞相、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的襄阳人诸葛亮为主。

中都护、督内外军事、永安督、辅汉将军、尚书令的南阳人李严为辅。

这么做并非完全是为了制衡,而是想消除南阳人和襄阳人之间的政治摩擦。

事实上,像诸葛亮这样比较有大局观念的士族领袖毕竟还是少数。

多数士族都是为利益而争斗不休的。

回顾历史,尽数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