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多娶羌女好联姻,公主请看枪!
就要走?”
董允揉了揉疲惫的眼睛,将脊梁挺的笔直:“时局紧迫,凉州在决战,益州又有内患,在下耽搁不得,得亲自回到成都给父亲报信。”
诸葛亮不再阻拦:“伯约……给休昭换一匹好马。”
姜维点头称是。
待董允离去,一身黑衣的凉州少年再度入帐。
“军师,您就这么放心掌军中郎将?”
“他虽然和军师一样总理左将军府事,可毕竟还是东州人。”
“万一和庞羲里应外合,成都岂不拱手让人?”
诸葛亮见姜维年少,慢慢解释道。
“伯约可知晓掌军中郎将是何许人也?”
“此人祖辈是益州人,如今籍贯是荆州人,非要按派系划分又算是东州士。”
“别看休昭挂着个东州士的身份,可他们眼中没有派系之别,整个益州最贤良清廉的人家,莫过于他们父子了。”
“偌大之家,却无斗米之盈余,若天下之士,皆如董和,汉室何愁不兴。”
姜维闻言领略道:“军师所言甚是,维倒是浅薄了,这番话,在下必铭记在心。”
诸葛亮看向这个少年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少年机敏聪慧,一点就通。
以往他和马谡说这些话的时候,那人总是一知半解,或是不懂装懂。
“幼常心性不纯,功名心又太重。”
“亮得伯约,吾愿偿矣。”
……
另一边。
河西,西平郡,临羌城。
从西都县前往临羌,基本就快走到湟水的最上游了。
县如其名,临羌、临羌。
此处羌胡甚多。
大军由治无戴的卢水胡军队作为向导,又有小翻译官马云禄转达消息,一路行军没遇到太大阻碍。
羌中道上,马云禄骑着白马在前,一路给刘云指引着塞外风光。
尽管她也是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
“破羌县再往西走,种落众多,升之需要一一记住,塞外烧当羌、湟中卢水胡、小月氏、烧何羌、卑湳羌、勒姐羌和吾良羌、卑禾羌……”
“大小种落数以十计。”
“而且这些种落之间,彼此为了争夺水土牧场,常年交兵。烧何羌与湟中卢水胡乃是死敌。”
“卑湳羌与烧当羌又是死敌……”
刘云一一记在心中,羌人的战争太频繁,又太多了。
一个部落崛起,往往意味着对其他部落的侵害和打压。
这些小部落要么联合起来对抗大部落,要么就会向汉朝求援,直到将大部落击败,重新洗牌为止。
虽然多数部落都是一个祖宗无弋爰剑的子孙,但是羌人心中并没有国家的概念。
只有种落和血缘家族才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当然,除了血缘纽带之外,羌人也看重地方官吏的品行,这一点和汉人完全一致。
一般意义上而言,凉州边境的官吏都贪图财货,羌人的日子过得很苦,遇到像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这样的廉吏到任,羌胡便会归心安定。
遇到血腥屠杀,野蛮抢掠的贪官,便会引起动荡。
“升之可还记得,先前,你杀得那个安夷县吏戴琮?”
刘云颔首道:“记得,又如何?”
马云禄解释道:“肃宗建初元年,安夷县的小吏抢夺了一位羌妇为妻,后被羌妇之夫杀了。
安夷县长宗延,追出塞外报仇,卑湳羌和其他羌人联合起来杀了宗延,掀起了叛乱。”
“中元二年,烧何羌遭到了卢水胡的攻击,部落女豪帅——比铜钳带领部落百姓,归顺汉朝,被安置在了临羌县。
结果临羌长以归顺的烧何羌部落中有个别人犯了法为由,逮捕了已经有一百多岁的比铜钳,还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了烧何羌六七百人。”
“安帝元初四年,越嶲羌人因长吏奸猾,豪右侵扰,掀起了整个蜀中羌人大叛乱。”
马云禄身上带着羌血,也留着汉血,所以她看待这些事情的立场,最为中立。
“我告诉升之这些,不是想说羌人们造反有理。”
“而是提醒一下升之,如果你真要结束这一场持续上百年的战争,光靠学习他们的语言是不够的。”
“羌人的语言,不录文书,需要用心体察。”
刘云颔首道:“所以我军到来,并不是为了征服河湟,而是让羌人们诚心归汉。”
事实上,越来越壮大的北伐军,已经印证了和戎抚夷战略的可行性。
一开始,塞外的羌人们还会对汉军保持恐惧和抵触情绪。
可是,随着刘云一路上安抚百姓,严苛军籍,与羌民们安泰相处半个月后。
这里的羌胡便不再害怕北伐军,见到他们的旗帜也不会吓得躲进大山中。
拉脊山的山麓间,到处可见随处放牧的牧民。
先前捕获的牛羊,刘云也一并还给了烧当羌,人心在慢慢改变。
尽管以几百年的战争作为时间尺度来看,这点小恩小惠还不足以改变大多数羌人对汉军的态度。
但是只要开了个好头,剩下的事情,就可以慢慢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