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天生帝王之命,当诛曹灭吴!
小舍之中,炊烟袅袅。
浓腻的熟肉,滚着豆酱、盐、糖各色调料,卷入嘴中,又是一番滋味。
辛宪英是颍川大族出身,饮食仪表,姿势端庄。
反倒是,张琪瑛自幼在汉川,与民相乐,从不讲什么规矩。
刘云刚从铜釜锅中将肉食取来,师妹便上前夹取。
不消得片刻,耳杯中的肉片已是堆积的如小山一般高。
辛宪英玩味道。
“圣女看起来身体纤细轻巧,我还当是日食不过四升,却不料胃口竟是这般好?”
张琪瑛瞥了一眼辛宪英袍服下隆起的胸膛,又微微垂首自身,顿时面色羞恼起来。
“多吃肉,才好长身体。”
“师兄自小就心疼我,什么好吃的,都先给师妹对吧。”
刘云不作回应,还不等张琪瑛举筷再捞,他很快便将铜釜中的肉食,夹到辛宪英的耳杯中。
师妹嘟着嘴:“师兄!”
“师妹,贪多嚼不烂。”刘云解释道。
“染炉羹,就是得一起吃,才有滋味。”
染炉羹,又名火锅……
汉代的火锅吃法与当代无二。
只不过汉代人分席而坐,各人的案牍前,都有碳火加热的小铜炉。
炉上添置着环形耳杯,肉食便置于其中温煮。
辛宪英在邺城时,煮肉、添菜的活儿计,都由下人负责。
上流贵族们只需坐在榻上等候添食就行。
如今见刘云亲自煮羹、加菜,亦是心生好奇。
“恩公贵为青城山主事祭酒,此番又是拯救了汉川的大功臣。”
“难道身边没有侍女伺候?”
刘云透过白雾缭绕的染炉,望向了辛宪英。
“实不相瞒,在下乃是徐州乞儿出身,自幼衣食自理,早已习惯。”
“这所谓的青城山主事祭酒,其实也不是什么肥缺。”
“只因圣山常年遭受东州兵袭扰,无人敢去保护,师君这才派我前去收复圣地。”
辛宪英对此也是略知一二,她只是哦了一声,雪白的鹅颈微微轻点。
青城山就在蜀郡之内。
想必在刘璋眼皮子底下活动,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那倒是奇怪了。”
“刘璋虽然暗弱,麾下也有数万将士。”
“青城山孤悬在外。”
“我到好奇,单单数百人马,恩公如何守得住山?”
刘云回忆往事,满嘴苦涩。
“无他,靠命守而已。”
“青城山上千层路,步步是血,寸寸死尸。”
“我上山之时,山中还有五百鬼卒。”
“可,离开青城山时,麾下部众仅剩百人。”
深入敌后,孤注一掷。
若非鬼卒信仰坚定,岂能孤守山城。
“最艰难的第一年,东州兵在山下围了整整一年,我们断了粮,只能吃树皮、草根。”
“后来,树皮都没得吃了。”
“我只能冒险,带着鬼卒翻越摩天岭,去遥远苦寒的汶川、阴平,从羌人手中抢麦。”
“那时寒冬巨风,每个鬼卒都得扛着谷物,爬行深山巨谷。”
“稍不留神,便会坠入山间,尸骨无存。”
寥寥数语,艰辛可知。
“难怪。”
辛宪英素来擅长相术,看人极准。
从她第一次看到刘云的那一刻起,就觉得此人目光坚定,天生贵相。
在这等生死磨炼之下,成长起来的男子,的确是不同常人。
他的身上从头到脚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质。
“姊姊,你盯着师兄在看什么?”
张琪瑛打断了辛宪英的思考。
“无事,姎我从小略读过些书文。”
“学过几天相面之术。”
“哦?”张琪瑛好奇道。
“那,姊姊看出什么来了?”
辛宪英掩面轻笑道。
“恩公器宇轩昂,周身自有英雄之气。”
“然,前半生命数波折,与汉中宗命星相若,我观之,后半生,乃天生帝王命也。”
帝王命……
这话一出。
张琪瑛和刘云同时愣住了。
汉中宗刘病已,乃是汉武帝之皇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后代。
他出生便遭遇巫蛊之祸,家门尽败。
生于寒微的皇帝,尝遍疾苦,饱经波折。
在登基后,终是还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使得大汉国力在他手中达到顶峰。
今日,辛宪英言中宗故事。
亦是不知她是在故意逗弄,还是真的看出了什么。
刘云只当是个笑话。
“望气之术,玩笑耳。”
“秦失其鹿,则天下共逐。”
“汉祚衰微,则诸侯蜂起。”
“我当是要辅佐刘使君,匡扶大汉,除此之外,别无所念。”
“更何况,云,乃是一介白身,父母皆是乡里农人,岂能比得上中宗皇帝。”
辛宪英见刘云不信,亦没有多言,就此点到为止。
三人吃过肉食,辅之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