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旧友
阿宛心中狂喜,果然爹爹去礼部查得的那些信报没有错。
她敛了敛神情,又道:“你既是契丹人,又曾在契丹皇城中任乐官,可认得可突于?”说着,她纤指微动,自袖中取出一张盖着一方红印的厚重楮皮纸,慢慢推向萧郁可。
他在长安城中做皮草生意数十载,一眼便认出了这是元通号的飞钱,一纸价值万贯。饶是他的商行也算行会中数一数二的大家,这样的飞钱却也少见。
他眼皮微跳,却不动声色,只当没有看到几上的飞钱,干笑一声:“可突于在契丹为相十年,契丹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是认得的。”
阿宛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并不气馁,长眉一挑,步步紧逼道:“十多年前年礼部的名册,来长安朝贡的契丹使团中,你与可突于的名字并列其上。你们二人相识于微时,在契丹时便同在皇亲中伴游,关系自是不一般吧?”
萧郁可见阿宛有备而来,再无可避,不由长叹了一声,放低了声音道:“公孙娘子, 当年我既然已选择留在长安,便是为了远离契丹朝堂,不再与他们有瓜葛。人各有志,我本是闲散之人,何苦再让我卷入其中?“
他轻轻将那张飞钱推回给阿宛:”我不求财亦不求名,只求三餐四季,平安顺遂。“
阿宛浅浅一笑,并不接过。
她今日妆容华丽,眉心描着如凤凰尾翼一般的额黄妆,长眉入鬓,隐隐地生出威严堂皇之感,更显得眼风凌厉如雪亮的薄刃,看人一眼便如同要在人心底划出一道口子来。
她缓缓转头看向萧郁可的眼睛,头上步摇都未晃动半分:“萧部首自是在长安享用着平安顺遂的三餐四季,但你可知,若此次招降不成,你在契丹的亲友、族人,又会陷入连年的战乱,生灵涂炭!“
阿宛直逼着他的眼睛,口中所言清清楚楚地传入他的耳中:“ 神功元年,胜州西峡石谷一役,契丹死近万人; 先天二年,渝州之战,契丹死伤五千,近十个部落全灭; 开元四年,北山之战,契丹骑兵亡两千骑,步兵四千余人; 去年年末至今的营州之战,城墙外契丹与大唐将士的尸骨堆积如山,数不胜数……“
阿宛一字一顿地说完这些,却见萧郁可双手轻颤,眼眶泛红,嘴唇竟不自觉地抖动,她又追着问道:“这些年中死去的契丹人中,可有你的亲朋好友,旧知故人?”
“够了,别说了!” 萧郁可轻喝道,痛苦地双手抱着头,涕泪纵横。
这些年来,他自己身处在长安的温柔乡中,午夜梦回,却全是草原上的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他刻意疏远着长安城中的契丹人,亦不去想旧时的族人现在如何,但这块看似已愈合的伤口今日却被她几句话就狠狠划开,血肉模糊。
阿宛等他稍稍平复了心情,亦软声道:“适才我想以钱帛打动萧部首,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这万贯之资,我不会收回。若此次招降成功,我愿捐出这万贯,在契丹部广施粮草药材,以供众人休养生息。即便招降未成,战事仍在,我亦愿为收留契丹流民出一臂之力,一如当年我创立这西风楼的夙愿。“
说到这里,阿宛环顾这西风楼的重宇叠楼,含泪笑着说:“萧部首,那个困在契丹的故友,当年便是他在东市救下了一对被欺凌的西域父女,才让我有了创立西风楼的念头……如今这个院落,也是拜他所赐的……“
萧郁可此时心下感慨万千,抬头怔怔地看着阿宛,眼前这张姿容绝色的脸,亦双眸微闪,蓄上了泪光:“天理眧眧!我就不信他这样的人,老天会让他成为契丹沙场上的枯骨!他……对我真的很重要……我一定要救他!”
阿宛双手向十,向他乞求道:“萧部首,你愿为你的族人,也为了我,试上一试吗?“
萧郁可看着她,一时间这十年中刻意压抑着的千般万般的想法都从心底涌了出来,奔涌不绝。良久,化成了轻轻一句:“我愿一试。“
漠北,上京城。四月初的塞上,春意正盛。
上京本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河谷地,历代契丹可汗的王帐一年中有半年是驻扎在此,渐渐便成了聚居之地。和亲的永乐公主,带来了众多中原的能工巧匠,引了水车,开了良田,又建了酒坊、纸坊、布坊等多处工坊。十年间,这个上京,终于脱胎换骨,成了漠北真正的第一都城。
而此刻的永乐公主,正被囚在了自己带人建造的宫宇之中。
斜阳西下,余辉透过菱形窗格,在殿中的青砖地上一寸寸挪动。永乐公主盯着地上,恍惚间觉得眼前这一切,与自己少时在扬州城中的那个青砖小院并无分别,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正感慨中,听得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熟悉的脚步声与刀戈碰撞声传来。
是他。
她没有抬头看他,只当不觉,直到一双绣着猛虎图案的鹿皮靴子慢慢走到她眼帘中。
“阿茉儿……”
她没有反应。
“阿茉儿……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不要对我那么冷淡好不好?”
他的声音低沉,似蕴藏着无限的哀痛与无奈。
永乐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身形消瘦轮廓分明的男人,可突于。
他早已不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