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弯刀
他们在焉耆住了七日,阿诺几乎天天来。
弹琴学曲之余,他性子爽朗大方,又比她们几个大些岁数,走南闯北见识不凡,说起他一路游吟的见闻,言辞风趣,仿佛说书先生。阿宛一边看着《千字文》一边不停地问东问西,倒是寓教于乐,把上下千年,大唐中原的风土人情学了个七七八八;时下梳什么样的发髻,着什么花色的罗裙,描什么样的眉和花钿,这些更是一清二楚。
此时正值傍晚,红霞满天,夜风微凉,吹得葡萄架上的叶子沙沙地响。
大家正围坐着听阿诺讲长安三月三上巳节曲江池畔踏青的盛况,连带着讲起三令节的种种趣事,听得津津有味。几人都打趣说,阿诺抢了王维的教席。阿宛撇撇嘴:” 我又不考功名,摩诘整天只让我一笔一划地写楷书,太无趣了;我只想认得几个字罢了,到了中原之后就没人骗得了我了!“
阿诺呵呵一笑:“你这机灵劲,谁能骗得了你?”
阿宛不好意思地抚了一下琴:“ 我面对愿意相信的人,还是很好骗的……“
他一怔,眼里闪过一丝欠意,稍瞬即逝。
正说着,崔宗之风尘仆仆地从院外推门而入,朗声和大家说:“通关文碟下来了,我们明日就动身去西州。秋风已凉,再不赶快怕是会碰上沙州的朔月,再难行路。“
阿诺缓缓站起身,向崔宗之拱了拱手:“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能在这里遇到崔公子,“他顿了顿,回身看了阿宛一眼,向坐着的其它人行了:“还有各位,实在是难得的缘分。”
众人知道在这个焉耆的葡萄小院中的确是耽搁了太多时间,日日葡萄美酒,歌舞不休,是到了该告别的时候。
阿宛又抚了一下手中琵琶,对阿诺说:“那,我们再合奏一曲吧,我,你,苏克莎”她又看向崔宗之和王维,调皮地说:“我知道你们也通音律呢,要不要一起来?”
王维还没回应,却听阿诺一击掌:“好!就等你这一句!“
阿诺扬手捧起了他的西域四弦琴一扫,不知是琴太过破旧还是他太用力,一根弦应声而断。他呀了一声,略有些尴尬。
阿宛却扑哧一声笑了,站起身把她手中的螺钿短颈琵琶递到了他手里:”你不是一直眼馋我的这把琴吗?借你一用,我呀,今天就做一回舞娘吧!“
在阿宛的提议下,苏克莎操起了排箫,崔宗之持起了鼓,王维也拿起了一只横笛。而阿宛手上拿着两把小巧精致的弯刀,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这刀长约三寸,刀身略弯如鱼腹,铜制的刀柄上镶嵌着七宝图案琉璃,在晚霞的辉映下更是流光溢彩。
阿诺迟疑着问:“这……你要跳西域弯刀舞?”
阿宛重重地点了点头:“那日你说曾见别人跳过,很有可能就是我阿娘呢!这就是阿娘留给我的!”说着,手腕转动着挽了一个漂亮的刀花,俏皮地看向他:”是不是就这样?“
他又惊又喜,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崔宗之凝神不语,尔后又才作轻松地说道:“这样一支舞做送别,严公子可算得偿所愿!”不等众人细想,他便催动了答腊鼓。鼓点声声中,琵琶,排箫与横笛渐次响起,起初几声大家还在相互试探着合音,几下之后便融合到了一起,乐声如同一场和着春雷与微风的浩大的春雨,节奏轻快却悠扬,充满生机。
阿宛一人站在地毯中央,只把蓬松的头发轻轻地挽了一个高髻,用一串铃铛束起了宽松的袍子,更显得灵动俏皮。随着乐声响起,两把弯刀在她手中也仿佛时而如月华一般清冷犀利,时而又绽放如花,让人目不暇接。
王维目光随着她舞动的身影,竟觉得有些目眩。此刻的她如同一只轻盈的小兽,狡黠而灵动,周身散发着一种极为危险的美,让人明知有可能会受伤也会忍不住地想要靠近她。他的笛声仿佛也随着他加快了的心跳变得激越,从其它的旋律中跳了出来,笛声渐渐高昂起来,声音更为清亮。
阿宛惊喜地看了王维一眼,随着旋律越舞越快,众人的乐声也纷纷跟上,最终在一场华丽的和音之后,阿宛折腰点地,一切戛然而止,一切恰到好处。
这场痛快淋漓的弯刀舞,给大家留下了好几日的谈资。
驼队都已经走在了路上,阿宛和苏克莎两个还在叽叽喳喳地说着那日舞后阿诺那欣喜若狂的样子,第二日他们出发时阿诺特意赶来,送给阿宛一串精致的琉璃铃铛,此刻正戴在阿宛手腕上,随着骆驼的脚步叮当做响,十分好听。
苏克莎捂着嘴吃吃地笑:“这铃铛看着不便宜,严公子怕是好几个月就只能就啃馕了。”
阿宛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手上铃铛,似有些后悔收下这个贵重的礼物。
苏克莎忙岔开话题,她跟着崔宗之的称呼叫王维:“十三郎,那日你的笛子吹得真是好,连那提阿爷也比不过!”
王维只浅浅一笑:“跟着舅舅学了一些罢了。”
崔宗之回身看向他们,正对上了苏克莎盈盈的笑眼,忙错开看向阿宛:“严诺这小子,看起来不修边幅身无长物,但清朗有度,资质不凡,说起长安大内的种种更是如数家珍,说是大门阀或王室中的浪荡子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