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唐宗二三事(十六)
【咱们接下来就说一说李承乾吧!这位备受二凤关爱的大唐太子,是怎么从继承人的位子上滑下来,又是怎么走上谋反这一条不归路的?】
李世民很震惊,他表示相当的不理解,承乾是大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得天独厚,皇位早晚都会落在他头上的,他为什么要谋反呢?
古今太子谋反,前所未有啊!哪怕是武帝的太子刘据谋反那不过是子虚乌有的,实属冤案。
他那么乖巧懂事的儿子,怎么会走上这么一条道路呢?
长孙皇后同样是不可置信,但是她到底还是保持着端庄的面容,甚至还拉了拉李世民的衣袖,示意他冷静。
一切都还未发生呢!一切都还有改变的可能!且听天幕如何说!
贞观一朝的群臣也很震惊,他们的太子谋反了?这是为什么啊!
皇位早晚都会轮到他,至于如此迫切吗?
他们也是万分的不理解。
【李承乾,字高明,二凤的嫡长子,承乾承乾,寓含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据说这是他的爷爷李渊给取的名字,可不管谁取的,光看他的名字,就知对他寄予了多大的厚望,若不出意外,他就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迷惘,如今他正依偎在长孙皇后身边,他也不懂未来的他为何就走上了谋反之路?
还有好男风?他是这样的人吗?
【因着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李承乾的出生注定是备受瞩目的,开局便是一王,别人拼死拼活奋斗着求个一官半职的时候,他在襁褓之中便已经是恒山王了。】
哎!人比人气死人啊!这社会还得看出身啊!人家啥都不用做,只需拼爹就成了!这起点也不是搁谁谁就能有的。
各朝各代某些不如意之人不禁发出感叹,可随即摇了摇头,谁叫人家有个好爹呢!
他们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啊!所以继续努力吧!
【待得他稍大一些,二凤陛下就迫不及待的为他聘请名师,教导于他!再过后,玄武门之变,二凤摇身一变成了一国之主,同样迫不及待的把彼时才8岁的李承乾册立为皇太子。】
【二凤这就是妥妥的在向天下之人宣告,李承乾便是不二的继承人啊!由此也可以看出二凤对于李承乾这个儿子的看重和喜爱!】
爱屋及乌嘛!
李世民表示这是他和观音婢的第一个孩子,他如何会不喜爱!
且嫡长子嫡长子,未来继承大统的自然也会是他。
【而李承乾也是不负众望,史载他“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越发有储君的模样了。】
【相比于其他同龄人,年仅12岁的李承乾便已经开始听理诉讼和审案了,而当二凤外出之时,他更是被委派为监国,当然,无论是政务还是在监国一职上,李承乾这个太子都表现的十分出色,对此二凤也是深表欣慰。】
李世民默默点头,承乾确实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所以他的好大儿为什么会在后来性情突变呢?
李世民表示不懂的很。
【后来,李承乾不幸生病了,二凤请来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而等李承乾病愈后,二凤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甚至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要知道咱二凤可是不信佛不信道的,可是他为了儿子的健康,依旧如此之做了,当然在长孙皇后生病之时,他也是如出一辙的,可见二凤对于长孙皇后及他所生孩子的偏爱。】
一个是挚爱,一个是长子,都是他最珍视的人。
他们生病,他心焦如焚!为了他们的健康,他愿意去信一信佛,信一信道,好歹有个心理寄托。
【儿子多病,心疼的永远是老父亲,尤其是儿子还表现的如此乖巧,哪怕生病之余也不忘学习,可当父亲的不想儿子太辛苦,于是乎二凤便准许他不用读书,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老父亲的一腔关怀,李承乾这个太子也并没有辜负,他没有借机偷懒,放纵自己,坚持学习,继而展现了他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
【有一次,二凤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当然二凤本只是想锻炼一下太子的,结果太子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啊,没几下就写满了三页纸,且内容相当的有价值,乐的二凤逢人便炫耀啊!】
儿子写的好,作为父亲的他自然十分开心,炫耀一下也是很正常的嘛!
不过他也没逢人就炫耀吧!天幕实属有些夸张了吧!
听天幕这么一说,李世民也想起了那一次,他本真的就是那么一说,不曾想承乾写的如此之好,这确实挺出乎他的意料的。
【太子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对于这个儿子,二凤是处处操心,这不又担心起这个了,于是乎他便让太子左庶子于志宁等人向李承乾讲述民生百姓的艰辛。】
【二凤对太子的栽培可谓是用心良苦,真的是用心的想将他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储君。】
【而李承乾呢!就目前来看,他这个太子做的相当不错,越发有储君的风范了,这一点也是深得二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