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那些年的文人才子(十三)
【王勃,流光少年,当之无愧的神通,他的骈文空前绝后,出手即是巅峰,《滕王阁序》一出,不止惊艳了大唐这一个时代,更是传颂了千年,然自古才子多命薄,他的人生太过短暂,若非他英年早逝,说不定他的成就并不在李杜之下,然历史没有如果,这让主播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天妒英才啊!】
王勃:“我命薄?我人生短暂?我英年早逝?”
看天幕这惋惜的口吻,所以他究竟活了几岁?
李杜:“可惜啊可惜!”
王勃之才,王勃之遭遇,若他还活着,其成就定能超过他们的,对此,他们也甚为惋惜!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人生是短暂的,可他在历史之中绝对是熠熠生辉的,他少年成名,年纪轻轻便科举高中,成了朝廷命官,然而他的人生又是及其倒霉的,其倒霉的命运不得不说与唐高宗也是息息相关的。】
此刻刚入仕意气风发的王勃:“倒霉的人生?”
此刻分外欣赏王勃的唐高宗李治:“这里还有我的瓜?”
【唐高宗的三叹,给了王勃一个曲折的人生,他十六岁那年的那首《乾元殿颂》名动洛阳,高宗很是欣赏,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啊!”这使得王勃文名更盛,并列为“初唐四杰”之首。】
【这是王勃的高光时刻,而后他的人生除了倒霉还是倒霉。或许是初入官场,不懂官场规则,亦或许他为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在他担任沛王府修撰的时候,第一次祸事来了,沛王李贤跟英王李显相约斗鸡,王勃就写了一篇檄文,来为沛王助兴,檄文为《檄英王鸡文》,此文辞藻华丽,再加之王勃的名声,引得宫内争相传阅抄送,也由此传到了唐高宗的手中,高宗一看,登时大怒,叹曰:“歪才,歪才!”高宗认为他有意挑拨王子间的关系,将他逐出了京城。】
李治:“好端端的为斗鸡写什么文,这般的才情用在何处不行,非得用在玩乐上?”
此刻的李治颇有些不爽,所谓玩物丧志,他想他让王勃去沛王府,不是去陪玩的,而是教导沛王的,而王勃就是这么教导的吗?
王勃:“一篇文而已,至于嘛!”
此刻年少轻狂的王勃很是不懂帝王的心思,他哪里挑拨王子间的感情了?
【此为高宗的二叹,让处于平步青云之中的王勃跌入了泥潭,仕途毁于一旦。被逐之后,王勃的官场之路很不顺畅,他的第二次打击很快便来了。】
【被逐之后,王勃没有了那种少年得志的心态,而是与大多数唐朝诗人一般,有了怀才不遇的感叹,诗作中也开始有了悲凉之意,再也没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胸襟了。可他心中的仕途梦依然存在,彼时他有个朋友为虢州司法,就跟他说啊,虢州药材丰富,而他又是个知医识药的,便为他谋得了一个参军之位。这看来是仕途有望了,可惜却是差点要了他的命。】
刚刚上任虢州参军的王勃大惊,什么情况?
而王勃之后的人们无不叹息,这娃倒霉催的狠啊!
【有一个叫曹达的前来投奔,此人乃是他学医之师曹元的亲戚,王勃不好意思拒绝,却不曾想他是一个私逃的官奴,当王勃得知其来历后,生怕连累了自己,便催促他离开,可曹达不愿啊!于是乎,在一个冲动之下,竟是杀了曹达了事。】
【在当时,擅杀官奴乃是重罪,所谓杀人偿命,东窗事发之后,等待王勃的将是死刑。好在遇到了大赦,他没被砍头,不过其父也是被连累了,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被贬谪到了南荒之外。】
王勃抿唇,脸色带了些苍白,他非但没有功成名就,甚至还连累了老父,让年迈的老父贫困潦倒。
曹达,他算是记住此人了,这一刻,此人就已经进入了王勃的黑名单中,提前知晓未来的他,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收留此人了。
【虽死罪被免,可王勃还是整整在牢中待了三年,仕途的挫折令王勃心灰意冷,渴望功名希望济世的雄心壮志再也没有了,有的只是对于父亲的愧疚,所以出狱后的王勃,视宦海为畏途,哪怕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也没有接受,而是心灰意冷的过起了隐居生活。】
【就着这样的日子,生活了一年,王勃心念老父,于是出发看望老父去了,其间路过南昌,正值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在重阳节时大宴宾客。王勃参加了这次宴会,而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序》就是此时写就的,甚至还引发了一个一字千金的典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天幕贴心的贴出了原文,以供唐朝之前的人欣赏。
李世民当即赞曰:“此子大才,然则慧极必伤,惜哉!”
也不知是他哪代子孙在位?为一篇檄文而贬谪于他,实没必要,但愿这期天幕过后,这位少年天才能少受点挫折?
冯唐:“……”
什么意思?是指他老来都不得志吗?
李广:“……”
请绕过他,他已知,不必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他不能封侯的事,谢谢!
【“闲云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