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二十六)
【俗话说当官好啊!多少人奋笔疾书,考取功名,奔波一生,只为那一官半职。而在安安看来,当官也是有风险的,看看洪武朝的官员,被杀了一批又一批,当然不得不说有些是自个作死的,你做什么不好非得做贪官,不知道咱们明太祖对于贪腐是零容忍嘛!只要你贪了,不管多少,那就是死罪啊!否管你官多大,只要你贪了,那就得死。永嘉侯朱亮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亮祖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后来收受贿赂,勾结当地豪强,弹劾道同,致使他被冤杀,明太祖得知后,用鞭子将他活活抽死了,连带着他儿子也没放过。明太祖以狠辣的手段向世人宣告着他对于打击贪腐的决心。可以说洪武时期绝对是史上反腐最厉害的时代。】
【所以说洪武朝的官员那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得谨慎再谨慎啊,因为你稍不留神,就被老朱砍了脑袋。】
朱元璋歪头,“妹子,咱有这么凶残吗?”
只要官员们认真做事,不贪赃枉法,他也不会随随便便杀人的好嘛!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心想你自个什么样不清楚嘛!一旦杀起来止也止不住,管他有错没错,先杀了再说。
【说回郭恒案,郭恒案并不无辜,但是他审着审着便牵连了一堆无辜之人,粮草被官员吞了,官员吞了之后可不得卖掉啊!卖给谁呢!民间百姓啊!朝廷为了挽回损失,那就得追赃款啊!然后全国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民间富商无不为此破财。】
【从杀贪官到无数富商破财,这就是一出赤裸裸的悲剧,对于那些无辜的富商来说就是如此。郭恒案发展到最后,就是民怨沸腾,明太祖一看不妙,最后竟还把审刑司吴庸给杀了以平息民怨。】
吴庸:“……”
所以他就是那个被推出来的倒霉蛋嘛!他现在抽身应该还来得及吧!
【对此,安安也想多说几句,明太祖惩治贪官是为民,可是郭恒案的最终却是牵连到了民,所谓的爱民如子,就是这样吗?】
天幕这话犹如当头棒喝,朱元璋怔怔,他的初心是想让百姓有个好生活的,可他后来的行为无疑是扰民,自己的愤怒,竟是让百姓去承担了。
【最后再说说蓝玉案,说起蓝玉案,就不得不提到太子朱标了,可以说是太子朱标的早逝,导致了蓝玉案的发生。】
【说起朱标,安安也觉得实为惋惜,他可以说是史上最稳太子了,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对他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朱元璋为吴王时,当时年仅十岁的朱标便被立为了世子,他从小便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他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想过换人,不仅自己悉心教导,还请了宋濂等名儒为其授学,而他后来为太子时,老朱更是直接让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不再于东宫外另设府僚,其中就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那可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啊!可以说父子两直接就用了同一班底,老朱对于太子那是何等的信任啊!】
【再说说蓝玉,明朝开国名将,他与朱标的关系也是极好的,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从血缘关系来说,蓝玉就是太子朱标的舅舅啊!而他本人对于朱标也是忠心耿耿的,据说有一次,蓝玉在出征蒙古班师回朝的时候,还特意告诫朱标小心燕王朱棣,怕他谋反,然朱标却不以为意,只道:“燕王对我十分恭敬,绝不会有这种事情的。”】
【诚然,蓝玉一语中的,朱棣后来果真谋反了,但那都是后事了,可从此处也足以看出蓝玉一心为太子的,如不出意外,待朱标登基后,蓝玉就是辅政大臣,老朱当时估计也是这么想的。然意外就是那么发生了,发生的那么猝不及防。】
朱标:“……”
他真没看出来老四会造反!
朱棣:“……”
大哥若在的话,他定是不会造反的。
蓝玉:“……”
太子能不死吗?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巡视陕西归来后,因风寒病逝。可怜明太祖白发人送黑发人,痛不欲生,然时间不会因为逝去的人而停留,太子没了,生活还得继续啊!】
小小的风寒竟要了他标儿的命!
朱元璋总算是知道朱标逝世的原因了,同时也很愤怒,命太医时刻关注着太子的身体,这一次,他定要与天争,改了标儿既定的命运。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死了可能也就家人悲伤,荡不起一丝涟漪,然太子死了,于国于民那都是大事啊!由于老朱从来没有过换太子的想法,在他心里朱标就是再合格不过的太子了,然后啪啦一下,这个最适合的继承人没了,老朱崩溃了,继承人更是无从找起。】
哎!标儿啊!
洪武晚年,已是垂暮之年的朱元璋低低叹了一口气,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下才选了允炆,谁知……
【按理说老大没了,就该立老二啊!可明太祖偏不,他不看好老二啊!他的一腔心血都给了长子,对于其他几个儿子,他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可人算不如天算啊!老大竟早早的走了!然即使如此,明太祖也不按常理出牌,他就不立老二,他跳过所有儿子,直接便立了孙子为继承人。】
洪武年间。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