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丰收
张部长将手榴弹试制成功的消息报告给政委,政委非常高兴,立即组织了几位重要的将领去兵工厂参观。
兵工厂内,七八个工人围着一台冲压机,刘钧、高强在旁边。
机器开始运转,随着“嗵嗵嗵”的声音,一个个刻有破片槽的弹壳从出料口掉了下来。
刘钧算了一下,一分钟可以充20个。
“好!”背后一声喝彩。
刘钧这才发现他背后的一脸满意的政委和其他的领导。
“报告政委,各位首长,幸不辱命,切削和冲压的设备调试成功,现在生产的是仿M24手榴弹的弹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冲压速度还可以,一分钟可冲压20个弹壳。”
政委看着刘钧和高强,满脸的喜欢。
“刘同志,你说一个月保证可以生产10万枚手榴弹,看来你是打了埋伏了,按照这速度,何止10万枚?”
刘钧尴尬地笑了,不是他保守,他不喜欢把话说满,而且开始他没太多的把握,后来张部长给他找了高强这个懂行的厂长过来,他才有信心。
政委也不为难刘钧,反正产量高了更好。
其他首长围着冲压设备,不停地问高强,高强一一给他们解答。
他们又看了其他车间,最后到了总装车间,30个有残疾的工厂在生产线,手工装配,一分钟一枚,然后放在输送带上,一枚枚完成所有工序的仿M24手榴弹从输送带送到终端,然后由专门的人员放在绿色的木箱里,每箱20枚。
“按照这样的速度,每小时可完成600枚手榴弹的装配,就是30箱。”
政委和其他首长万分欢喜,一个个都拿起一枚手榴弹反复查看。
“我们边区兵工厂也能生产这么好的手榴弹了,真的太好了!”
“各位首长,外面有试验区,可以拿去试一试。”
这个建议大家都喜欢。
试验区是非常标准的,安全性完全没问题。
一张桌子上摆着几种手榴弹,有他们熟悉的巩式手榴弹,晋造手榴弹,德国原装的M24手榴弹。另一张桌子无疑就是边区兵工厂自己生产的67式手榴弹和仿M24手榴弹。
工厂技术人员先逐个投了一枚,其中有一枚晋造手榴弹可能受潮了,投过去没爆炸,后来换了一枚新的,“轰”的一声,爆炸力还行。
然后首长们不客气了,一位16岁就从军的首长首先拿起一枚67式手榴弹“我先试我们自己生产的手榴弹,前面那些我不知投了多少,熟悉得很!”
只见他熟练地拉弦,用力扔了出去,“轰”的一声,手榴弹落在40米处发生爆炸。
“好,这67式手榴弹比巩式、晋式的轻,但爆炸力不差!”
他又投了一枚仿M24,“轰”的一声,爆炸声更大,甚至感觉到一股热浪朝他们扑了过来。
“首长,67式装药40克,而仿M24装药100克,所以威力更大!”高强给首长们解释道。
“原装M24手榴弹装药165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很大,我们的士兵投得不远的话,容易误伤自己;所以我们改造了一下,装药量减至100克,弹壳更厚,而改为刻有破片槽的,产生的破片比原装的要多,杀伤力更大。”
1942年,德国军工企业才想到给M24手榴弹装上一个预制的破片套。
“如果用3、4个绑在一起,可以炸毁小鬼子的97式中型坦克.”
首长们都不淡定了,虽然仅仅凭着手榴弹一样武器并不能让小鬼子退却投降,但有了这些杀敌利器,中国军队就有了一件克敌致胜的武器。
整个抗战期间,手榴弹成为中国军队唯一可以放心大胆使用的武器,仅仅是1941年,全国各地兵工厂就生产了450万枚手榴弹,抗战8年,中国军民在战场上使用了超过3000万枚手榴弹(八路军就用了超过800万枚手榴弹),给日军造成了40万人的伤亡。
二战时,苏联军队共使用了1.21亿枚手榴弹。
“刘同志,高厂长,现在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多少?人手还够不够?”
“报告首长,据估算,现在每个月的生产能力,67式可以达到35万枚,仿M24工艺复杂一些,也可以达到15万枚,但实际生产能力只能达到一半,主要是电力不足,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一台小功率的发电机,而且柴油比较短缺;下个月刘同志购买的一台燃煤发电机回来后,可以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而且陕甘宁地区有煤。”
“还有,我们的炸药使用的是TNT高能炸药,与边区其他兵工厂的黑火药不同,安全性更好;刘同志通过一些渠道可以从外面购买到一些,而且冲压弹壳的薄钢板也要从外面购买,这些都限制了我们的产能。”
“另外,请各位首长帮忙,如果部队在行军打仗中能够帮我们收集废铜铁,子弹壳,我们可以拿东西换,香烟、压缩饼干、手榴弹都可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