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空中决战
战地时间1941年6月24日20:38,“空中剧院”主体编队刚刚飞过亚力克赛尼上空。
就遇到了德国空军,倾巢而出的拦截机队。
部署于周边机场,所有能赶来拦截“空中剧院”的德军战斗机都来了,其规模从气势上讲,已经接近2年之后,苏德空军双方在库尔斯克上空决战的气势。
第52战斗机联队,当前值班的指挥官,第3大队大队长京特·拉尔也来了,
“汉斯,替我问候地面管制!”
看到自己对手,只有5架重型轰炸机的京特·拉尔,在最初时刻十分愤怒。
毕竟,无论这些重型轰炸机造型有多奇怪,也不应该出动近百架战斗机前来拦截。
现在好了,面对密集队形的轰炸机编队,德国空军这边自己撞机的概率倒是挺大。
不过很快,不等僚机转述地面管控的最新命令,京特·拉尔已经发现了异常。
不是说是敌人重型轰炸机入侵吗?
那低空冲上来的两架,大概是战斗机的东西,是什么?
作为真正的空中王牌,当前第52战斗机联队,在空中的最高指挥官。
京特·拉尔不是那些缺乏空中识别训练的防空哨兵,这让他,哪怕不依靠两架“夜翼”离谱的性能表现,只靠余光发现的剪影,都能确信那绝对不是自己联队的飞机。
于是,还顾不上,组织对于轰炸机编队的攻击。
京特·拉尔,在这场注定记载在其联队史中,作为永久教训的战例中,下达的第一个战斗指令成了,
“注意下面,6点钟,两架敌机!”
四架BF-109,在收到命令后,向下开花,试图从两个方向夹击“夜翼”编队。
“‘夜翼’编队注意,德国人已经盯上你们了,执行计划!”
在“太阳鲨”中,依靠两名机蜂操作员,几乎可以窥视整个空域的舒比科夫,对于德国人的行动立即作出了应对。
“夜翼”编队即将作为勾引大鱼上钩,最后丢出的窝料。
……………………
四架在追咬“夜翼”的德军战斗机飞行员,首先察觉了异常,
“敌机速度有问题!”
一名飞行员向僚机通报,希望僚机能够提供更广域的视野支撑。
“快蹬舵!”
僚机因为有更好的视野,立即发现一些事情,突然加速的“夜翼”,在加速的同时,向后投放了一些近乎透明的东西。
僚机飞行员,下意识发出的警报,让长机飞行员,在被几乎透明的纵火弹撞到前,堪堪躲过。
随即下降到一定高度的纵火弹,爆裂开来。
空气被高温扭曲的景象,在让德军飞行员心跳飙升的同时。
也吸引了,刚刚正在协同各个编队,准备发动冲击的京特·拉尔的部分注意力。
直觉带给德军指挥官极度不妙的感觉。
但京特·拉尔却没有时间去思考不安感的来源了,地面管制已经接到了亚力克赛尼泵站遭袭,大火无法扑灭的情况通报了。
这让德军地面指挥部,已经几乎被愤怒冲昏头脑,所以京特·拉尔连续收到了数个,催促他立即击落“空中剧院”的命令。
留给德国空军的时间不多了!
数个12机编队立即依靠默契,从四个方向扑向五架重型轰炸机。
德国空军拦截盟军战略轰炸时,使用的空中冲击骑兵战术,提前上演。
(一些解释
1、第52战斗机联队在“巴巴罗萨”开始时的部署情况
虽然该联队的绝大多数战果都是在东线取得的,但在战争开始时,该联队只第二、第三大队驻扎在东线,第一大队此刻尚在西线。
所以此刻迎击“空中剧院”的,只有第52战斗机联队的一个半大队,并以驻扎在附近的第3大队为主导。
而且不无巧合的是,第3大队也是第52战斗机联队,参加库尔斯克会战的两个大队之一。
至于罗马尼亚人的空军,为什么没有出现,那自然是因为其实力不受德军指挥部的信任。
2、空中冲击骑兵战术
是德军战斗机部队,发现自身武器威力,不足以在一次攻击中,对B-17造成决定性伤害,而开发出来的空中编队战术。
其要旨就是,战斗机组成线性密集编队,像地面上发动冲击的重骑兵一样,冲向轰炸机,以实现集中火力,击落敌人的目的。
而且在执行这种战术时,德军飞行员为了更加有效,还会专门采取与B-17编队对头的方式攻击,以求哪怕未能击落敌人,也能直接打死B-17的驾驶员。
这就让这种战术,和地面上的冲击骑兵,更像了。
当然,通过这种局部集中战术,德国人还希望能够冲散B-17的空中阵型,以便更多战斗机,能够对落单的轰炸机发动攻击。
并为此专门改造了一批,装甲加厚,火力特化的Bf 109G-1/R5和Bf109G-1/R6,乃至后来装备210毫米空射火箭弹的Bf109G-1/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