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项羽vs刘耳
第158章,项羽vs陆耳
最终,孙权、周瑜、周法尚、王坚、周泰、蒋钦、吴阶、吴璘、吴良、吴桢等人选择暂时投奔赵匡胤那里,准备在赵匡胤这里暂时隐忍下来,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孙承宗、吕范、丁奉、徐盛等人选择投奔李翔,只是,这一路上,这些人走得可不轻松。孙承宗也知道想要从曹操这里到司州不容易,这个时候的曹操绝对排查极严。
因此,孙承宗索性一路向南,分开伪装成过路商人一路南下扬州,准备穿越扬州与荆州,从荆州进入到李翔的地盘。
这条路径,虽然要绕上一个大圈子,但却要比直接横穿老曹的地盘要安全得多。更何况,浮水房的人也会在沿途接应他们。
这几年的时间里,天下两路势力走向了覆灭,而在这段时间里,荆扬两州三方势力之间也已经早早分出了胜负。
当初,项羽收到朱元璋大举攻伐荆南的消息之后,火速领军回援荆南。
只是,朱元璋那边名将如云、谋士如雨,自然可以想到项羽在收到消息之后,一定会回援荆南,因而,傅友德那五万水军早就已经早早地埋伏在长江之上了。
明朝中期,明朝学者焦竑在《国朝献徵录》中评价说:明兴猛将云从,其以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次则傅颍国耳。意思是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麾下名将如云,但最骁勇善战的莫过于常遇春,常遇春之后,傅友德排名第二。
同时,在徐达等名将相继去世后,傅友德更是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其一生平巴蜀、荡漠北、征云贵,无往而不利。
明朝洪武五年,朱元璋好不容易打听到元昭宗的下落,决定倾全国之力北伐。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李文忠任左副将军、冯胜任右副将军,兵分三路北伐。
只是,王保保早已准备妥当,迎接朱元璋的三路大军,在中路,由于蓝玉的轻敌,最终损失上万人。左路李文忠的大军也中了埋伏。只有右路冯胜的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原因是右路的先锋官是傅友德。
傅友德率领5000兵马为先锋,一路上遭遇小股蒙古兵的袭扰,他视而不见,很快绕过了王保保的战略部署,接下来傅友德面对蒙古兵主力,七战七捷。《明史》说:师出三道,独友德全胜。
如果不是右路的冯胜和傅友德二人,朱元璋在洪武五年的北伐大计,恐怕要成为一场笑话。一俊遮百丑,冯胜和傅友德帮朱元璋挽回了颜面。
因为早已猜到项羽会回援荆南,因此,傅友德和他的五万水军并没有立即投入攻伐荆南,而是在长江之上布好了口袋阵等待项羽。
傅友德虽然善战,但项羽这边的司马懿也不是吃素的,提前察觉了前方的埋伏,并以火船计诱使傅友德显身。
无奈之下,傅友德只得显露大军与项羽正面一战,双方在长江之上先后进行了大大小小十数战,可最终都是难分胜负。
项羽虽然勇猛,可水中不比陆地,将项羽的武力限制了不少。项羽出自荆襄之地,自然不可能会是一个旱鸭子,但也只是在水上不失去战力罢了,想要像吴支祁那样在水中肆意纵横就不太可能了!
谷项羽心急回援荆北,在难以速破敌军的情况下,只得采用司马懿疑兵之计,放弃直接从江夏返回长沙的打算,转而从其余渡口回返。
荆襄九郡之中,江夏比较特殊,一部分在长江以北,一部分在长江以南。而荆南一直以来都是项氏一族的地盘,因此,即便是未北伐荆北之前,长江以南的那一小半的江夏也在项羽手中。
可即便是项羽援军回返,对上朱元璋的水陆两路十五万大军也仍旧处于劣势之中。
在这期间,江东陆家陆耳先败项柳,再败五虎将中的三人联手,最终逼得项羽亲自出手与其斗将。这一战,陆耳虽败于项羽之手,可也彻底打出了其扬州第一猛将的声威来。
除此之外,扬州猛将王庆忌与荆州猛将张处让二人之间同样展开了惊天大战。王庆忌虽然败于张处让之手,但很显然,这两人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太大。张处让虽然可以胜过王庆忌,但却无力斩杀这位春秋大力士。
项羽与朱元璋大战期间,刘秀也对江夏展开了行动,特别是袁术将矛头转向孙策,也让刘秀手中终于可以腾出一部分兵力,由此,刘秀的行动更加顺利了起来,从水陆两方面共同将江夏困为一座孤城。
不到一月时间,镇守江夏的韩国忠便知道不能继续这样在这里坐以待毙了,否则,再拖下去的话,等到最后一点儿给养耗尽,他们就真的没有反抗之力了。
与其如此,倒还不如趁着现在还有一战之力,尽起大军进行突围。而对于韩国忠的突围,刘秀并没有多加阻拦,而是任由其就那样离去。
虽然在将南阳兵力腾出一部分之后,刘秀已经有足够的把握解决韩国忠的这一部分人马。
只是,双方虽有深仇大恨,但刘秀却绝对是一个理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