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
几个月一晃而过。
圣诞节前夕,迪亚波罗也工作着,平静而快乐地工作着。
无视一切消费主义传统,他端庄冷静的外表看起来像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老板拉了羊绒毛毯给自己裹上,并继续敲打键盘。
迪亚波罗完成了许多工作。
他依靠马尔科夫的情报网掩盖真面目,注销了原公司,并处理掉一切蛛丝马迹。
接着彻底披上情报之神为他定制的外壳,于铺天盖地的误导性传言中,再次在意大利粉墨登场。
只不过是以“福利院长大的良民迪亚波罗”身份。
撒丁岛的过去被迪亚波罗用鞋跟碾成了末,撒在海里。
马尔科夫的手段非常高明,一点点改写关于迪亚波罗的情报,让周围的人对他充满了误解,且最终实现了逻辑自洽。
体现为乔斯达家族对迪亚波罗的态度。
乔斯达家族对迪亚波罗热情无比,据说空条荷莉病愈后几乎年轻了十岁,超自然力量令她精气神俱足,皱纹都少了好几条,堪称医学奇迹,拉着乔瑟夫连逛三天银座,把老人累趴下。
这家人蒙情,对迪亚波罗异常感谢,他们行事磊落,财大气粗,本想以金钱回报帮助,后来又改变主意,以SPW更具长久性的商务合作表达友谊。
他们表示愿意投资迪亚波罗,为他提供借款担保,或是以薄利友情价与迪亚波罗做生意,只要迪亚波罗有需且在合理范围内,SPW都愿意以最大善意对待他。
迪亚波罗反而特别好奇,SPW为何成了乔斯达的贤内助,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过往?
他问过马尔科夫,得到了一个百年前,又涉及Dio的故事。
听完后,迪亚波罗感慨乔斯达家族的生活真是精彩。
而这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多的超自然生物……吸血鬼,怕阳光的类人种族,磨炼生命能量的战士,跟突然冒出神和替身相比,也一点不逊色。
迪亚波罗打听别人,别人也在打听他。
远行的波鲁那雷夫非常相信八卦小报对迪亚波罗的猜测,甚至主动联系上对方询问。
在这位法国人眼里,有双重人格的迪亚波罗来埃及,刚好被Dio绑架,完全是因为这个脑回路不明的吸血鬼,恰巧想尝尝南欧风情鲜血,或者故意为难乔斯达一行人。
而刚好在场又柔弱无力的多比欧,就是一盘烤好的香喷喷披萨……
但Dio没想到多比欧背后还有个迪亚波罗,这二人并一人在魔馆里遭受令人无法想象的对待后,凭借智谋携黛安出逃,最终被波鲁那雷夫救下。
Dio还不死心,阴谋尚未得逞的他,派手下前来追捕迪亚波罗,最终酿成了多比欧牺牲的悲剧。
可怜的多比欧,虽然双重人格不是可以放在台面上说的事情,但迪亚波罗那隐忍,沉默,暗含危险的阴郁气质,一定出自他压抑而遍是创伤的童年吧。
乍一看粗糙多变,实则内心敏感的波鲁那雷夫暗自神伤,脑补了一整个埃及之行幕后故事,对迪亚波罗的热情度大大增加。
看完一本讲述双重人格患者悲惨生活的书后,感性的波鲁那雷夫久久不能平静。
这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存在!
他侠义的内心充满热血,甚至萌生了奔到那不勒斯,亲自出面给予迪亚波罗温暖“关怀”的想法。
是的,波鲁那雷夫已经自动把迪亚波罗划入了“怎么也算个朋友”的范畴。
对多比欧的愧疚有极大加分。
迪亚波罗庆幸他没空回来找自己的麻烦。
顺便一提,那书由马尔科夫旗下出版社发行,被译成数十种不同语言,“突然”在多个国家占据销售榜首,并掀起了一波“关爱小众精神疾病患者”的思想热潮。
还有许多明星抓住这个机会,上电视台接受采访,表示自己会捐款给福利院,以及呼吁帮助弱势群体。
本次热潮中,迪亚波罗在锡耶纳某个僻静无人的葡萄酒庄摆好餐桌,“友善”邀请马尔科夫前来,并询问他是不是脖子又痒了。
“你那些书是怎么回事?”迪亚波罗的瞳孔跟碎玻璃一般试图切割马尔科夫的肉。
他那被占卜师赞美过的手,捏着餐刀不住把玩,如果迪亚波罗更暴躁一些,这把刀下一秒就会“不小心”朝着新闻之神飞过去。
反正这家伙捅个两刀也不会死!
“这就是脱敏,正视小众群体需求,给予人文关怀,才是大势所趋。”
新闻无视迪亚波罗的杀气,品味着红酒并讲道理。
“迪亚波罗,你也应该适度接受他人善意,不要总绷紧神经被害妄想。”
“而且谁说那些书与我有关了?你有证据吗?它只是刚巧在我手中出版……”
马尔科夫清楚迪亚波罗的行事风格,他不会因为没证据的事乱杀人。
比起会主动攻击的Dio,迪亚波罗要被动许多,如果不逗他……他或许就找个角落自己默默钓鱼去了。
这些年脸皮越来越厚,硬是摸索出整套与迪亚波罗安全相处方法的马尔科夫得意洋洋。
……而迪亚波罗眼里,眼前的家伙难以沟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