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蓝白药剂,圈中人的一票之差
吉格艺术长廊的工作人员按照李安的要求了开了一间最普通的立式琴室,言语间带着些尊敬。
目送李安离去,该工作人员迅速联系袁老师,将此情况告知对方。
电话对面的袁小鱼听到有人拿着4005的房卡来开琴室,先是一愣,接着问:“是不是个子挺高,背着一个黑包?”
得到肯定答复后,她不禁一乐,莫名其妙的喜感。
“知道了,你不用管了。”
随后她又打电话到酒店前台,查询得知4005室的房客名叫李安,14号晚入住,退房时间显示在28中午。
这一段唤起了她的记忆,貌似一周前被晓晓姐装壮丁那晚,这事还经她手。
26号决赛,28号退房,啧啧,看来不像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样子。
晚上和X老板吃饭的时候,她问了一嘴:“师父,你觉得李安能进下一轮吗?”
X老板反问:“你觉得呢?”
袁小鱼虽然不太喜欢李安的演奏风格,但是对比她听过的几名所谓种子选手的二轮录像,她觉得那些人也没有特别出彩。
当然,这些是在她开口提问就已经得出的個人结论,换句话说她同时想问的是师父怎么看这届评委团。
袁小鱼答:“如果把他放在上一届,估计一点晋级的机会都没有。”
言外之意自然是,这一届,李安的二轮表现是有机会的。
X老板笑了笑。
说到上一届比赛,赛后网上出现了一篇匿名爆料。
爆料中称第十七届高校组的比赛存在暗箱操作。
两名来自九大的高校评委在二轮阶段相互串通,给对方的参赛学生打高分,压同组其他选手的成绩。
导致两名本该进入三轮的选手被卡线出局。
爆料中虽未指名道姓,但剑指B组,圈内人很容易从当时的B组选手名单和评委名单中找到蛛丝马迹。
国内就那么几个知名院校,就那么几个知名教授。
其实有些事圈内人心知肚明,只是麻木了。
古典音乐的话题度在国内受众本就小,所以这篇爆料最后只是石沉大海般坠入互联网的信息海沟。
没有出圈,在圈内也没有惊起什么浪花。
当然,受众再小还是有受众的
正义的爱好者们以此抨击国内钢琴大赛的种种黑幕。
称主办方应该取消比赛期间‘老师作为评委给个人学生选手打分’这一情况。
然后立马就有人跳出,说国外比赛不也这样么,并举例某届国际重量级比赛,进入决赛圈的十名选手均是台下评委的学生。
理中客们的观点更绝,他们认为不过是一桩在任何学术界都会发生的必然事件罢了。
发展的需要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今年的评委团名单公布时,除了三名国外评委之外,评委团上清一色的京圈评委,有音协的、钢协的、华院的、等等,都来自重要的音乐文化单位。
想来主办方也是用这种方式回应上一届的赛后小小风波。
袁小鱼认为这至少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部分恶意打分的情况再出现。
一定程度。
X老板得说他这个大徒弟的结论是对的,但是思考方向错了。
国内的学院派,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相互维系,共同统治着这片以学院为名的土壤之上。
人不到,也是一个电话的事,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
只要诉求的方向一直保持一致,这些人便会永远死死的捆绑在一起。
小鱼:“那岂不是他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X老板:“不是说了吗,这次的评委团不止有学院派的评委,音协那帮家伙早就看这帮人不顺眼了。”
“况且这两年钢琴协会的风评还是不错的。”
小鱼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接着X老板又补充道:“不过依然不好说,李安的演奏风格实在有些特别,弹法路子不像国内传统的路子,这一点是他的加分项也是减分项。”
“就看他的运气了。”
X老板当时看李安录像的时候也奇怪,对方到底是跟谁学的,蓉城那位老爷子的教法可不是这个路子。
对方既然来参加这个比赛,自然也是没有更好的机会可选,所以也不存在另有高人指点的情况存在。
小鱼长叹一声:“咱们国内的文艺圈太看重师承了。”
X老板:“连郭大师都要拜师才能立足。”
小鱼:“师父,您说环境会有改变的那一天吗。”
X老板笑:“你们这一代先努力着看。”
小雨撇嘴:“说的就像你多老似的。”
说着她忽然想到了她年后的出国比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似乎她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如果到时候我没有发挥好,您会给我打高分吗?”
X老板轻轻一笑:
“会。”
-
瞌睡来的来的太快也像是龙卷风。
哪怕如k271二乐章的动人旋律都无法将李安脑海中的瞌睡驱散。
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