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回顾2006,收获满满
去生产。”
“最明显的就是轮毂轴承了,早些年要两百多元一个。”
“现在市面上的轮毂轴承,便宜的已经不到一百元一个了。”
“哪怕是中级车上使用的,也就是一百一十元左右,下降的非常厉害。”
曾婷婷立马拿了南山集团当初的拳头产品之一的轮毂轴承来举例。
这个零件,当年为了抢订单,可是曾经卖过50元一个的价格。
那个价格,完全就是一个材料费和加工费成本的价格,根本没有一点利润。
哪怕是后面接着各种机会涨价了,价格也还是比较低,利润空间有限。
也正因为南山集团的轮毂轴承的售价很低,才让万向和人本这些国内的厂家,一直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进入到自主品牌车企供应。
“国内拿得出手的供应商,除了曾部长你说的万向和人本之外,并没有几家。”
“特别是能够跟我们形成竞争的,那就更少了。”
“轮毂轴承的情况,确实是比较特别的。”
“但是其他还有大量的零部件,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像是起动机、空调压缩机、高压油泵、仪表、导航等零部件,我们在国内几乎就是没有竞争对手的。”
“按理说这些零部件的业务增长,足够让南山汽车零部件的业务保持稳定的利润率。”
董胜男和曾婷婷两个在那里PK了半天。
这一次曹阳没有轻易的发声。
毕竟她们两个说的都有道理。
当老板的,有的时候并不需要轻易的站队。
只要下面的人争吵的不是很厉害,当做没有看见也是可以的。
“董部、曾部,关于南山汽车零部件的情况,我也说两句。”
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的总经理,戴汉彪看到董胜男和曾婷婷在那里争执,是比较尴尬的。
这个时候,他自然不能当鸵鸟。
“刚刚两位说的,其实都是很有道理。”
“我们南山汽车零部件走的确实是依靠技术拿单的路线,但是华夏汽车行业在快速的变化,哪怕是博世、电装这些零部件巨头,它们的利润率也不是特别高的。”
“我们的一些零件,哪怕是有技术优势,也只是按照一个合理的收益率去定价,不会一味的定一个超高利润率的价格。”
“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本身的成本也是在下降的。”
戴汉彪一边解释,一边观察着大家的反应。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新技术零件。”
“集团平均每年都花费了10%的营业额到研发方面。”
“而对南山汽车零部件来说,这个比例可能还要再多几个点。”
“特别是一些跟电子部品相关的零部件,研发的时候不是单纯的招聘一些工程师就可以,还需要购买大量的专业设备和仪器,修建专门的实验室。”
“这些成本最终都是要摊销到零件成本上面去的。”
“这两年,我们也深度的参与到了半导体相关的一些零部件的基础研究当中,为下一步星辰汽车的电子通信系统的改革做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也创新性的提出了智能化座舱和自动驾驶及电动化零部件的三个大的研发方向,争取在2010年之间完成这些领域的相关技术研发和储备。”
“这些领域的东西,很多是连博世、电装这些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属于创新性的研发工作。”
“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也是这种研发工作,烧钱就烧的越是厉害。”
“但是只要将来我们顺利的形成了这方面的优势,那么不管是对于星辰汽车的销售来说,还是对于获得其他车企的订单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并且这种系统性的优势,不是其他厂家在短期内能够立马追上来的。”
伴随着戴汉彪的解释,大家对南山汽车零部件的情况慢慢的多了一些认识。
自从南山集团将各个事业部的研发功能下放给到各个分公司之后,南山汽车零部件一家的研发人员就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估计今年就要超过5000人了。
这种情况下,研发经费肯定是很高的。
其他事业部,像是南山变速箱和南山发动机,他们的营业额很高,但是相应的研发人员的数量,却是比南山汽车零部件要少一些。
这么一来,整体的利润率要高一些,似乎也说的过去。
“其实我们南山设备的情况跟零部件那边是有点相似之处的。”
在大家消化着戴汉彪的话的时候,潘金兴也站出来说话了。
虽然南山设备的营业额跟几个大的事业部是没有办法比的。
但是曹阳对设备业务的重视程度,一直都很高。
潘金兴也是兼任着南山集团的副总经理。
“这些年,南山设备在高新技术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
“不管是激光切割设备还是五轴数控机床,亦或是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