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三孤已稳,三公可期
张周从南京动身回京了,已经在路上。
这是京师朝官所得知的消息。
关于张周回京之后的安排,皇帝三缄其口,有让他当兵部尚书的说法,是最主流的,也有说他可能会直接当吏部尚书,毕竟南京兵部尚书调为吏部尚书也是可以的,前面的倪岳就是。
还有现在李东阳为代表做出的分析,皇帝可能是想让张周回朝当工部尚书,因为在李东阳看来,皇帝在短期之内似并无让张周直接出兵草原的计划,那让张周主持兵部之事,或不及让他主持工部,因为张周最近总在忙什么开矿、造船、修关隘、铸造火炮等事。
就在朝野上下还在猜测时,这天朱祐樘再一次召集了上听处的内廷会议。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皇帝还特地把内阁中并非上听处成员的刘健、谢迁叫来,等于说是内阁跟上听处的双重会议。
六部尚书中,周经卸任户部尚书之后,他临时的上听处成员也没有传给佀钟。
张懋作为武勋之首,上听处的位置铁打不动,再就是李荣和马文升了。
“之前半月,草原的消息不断传来,说是鞑靼在经历了之前官山之败后,内部发生动荡,鞑靼小王子的汗位受到了挑战,朕便想,要再趁机给他拱一把火。”朱祐樘道。
刘健难得有这种内廷跟皇帝商议军机大事的机会,也不出意外的,他出面反对道:“陛下,战事刚休,且马上要进入到寒冬,草原地势特殊气候不定,此时出兵并非良机。”
有刘健在。
好像连上听处的成员都哑火了,大概只有张周回来,才能跟刘健稍微叫板一下。
朱祐樘道:“朕没有说要以边塞的兵马,出击草原。”
“这……”
刘健一时很尴尬。
我反对了个寂寞?
既然陛下您没有出兵之意,那还说什么“拱一把火”?莫非是想在达延汗正统性的问题上,做一些文章?
朱祐樘语气平静道:“朕准备赐给蒙古蒙郭勒津部的头领,也就是火筛,一个东胜侯的爵位。由他引兵北上,替大明完成拱火之事。”
此言一出,在场几名朝中重臣皆都惊讶。
要说会玩,还是陛下您行啊。
让火筛去打达延汗?不知道在火筛归顺之前,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
谢迁道:“启奏陛下,以臣之所见,火筛狼子野心从来都无诚心归顺之意,先前西河套之地为鞑靼入寇,火筛名义调兵,却迟迟未有动作,以至于宁夏边境为鞑靼劫掠甚多,其未曾有任何相助。此等之人实在不可信。”
朱祐樘点点头道:“朕也认为如此。”
皇帝居然顺着内阁大臣的意思说话。
谢迁突然还有点不适应……他突然想到,好像自从张周崛起之后,皇帝已经很久没采纳他们内阁意见了,以往君臣和睦的关系,早就不复存在了。
今天有点君臣关系回暖的意思啊。
朱祐樘道:“但此一时彼一时,新建伯于官山一战重挫鞑靼本部,蒙古尤其是南边的那些中小部族,也应该清楚,除非归顺于大明,并以此来建功立业,才能换取于草原上继续生存的机会。诸位卿家不会是吝啬一個东胜侯的爵位吧?”
什么侯爵之类的,如果是对内,文臣的确很吝啬。
但若是赐给火筛,那就无所谓了……一个归顺的外族首领,就算给他封王,他也不算是正统的大明勋贵,如果能用这个虚名一般的爵位,让他为大明效命,跟巴图蒙克玩命,那就太完美了。
“而且,河套之地朕也不打算再让火筛驻牧了,那是大明的疆土,接下来延绥等处将会在河套之地修筑关隘,将那边的田地和牧场皆都收归国朝关隘守御之下。”
朱祐樘道,“若是火筛能在此战中立下功劳,朕会将威宁海等处,再赐还给他,让他为大明镇守疆土,成为鞑靼南下犯边的屏障。如果他未曾立功……任由他自便吧!”
此话一出,大臣这才意识到,皇帝现在硬气了。
看似是在给火筛好处,好像是在收拢火筛,但其实就是看不上火筛了……
你们草原人都是渣渣,以前觉得你火筛归顺,还能展现大明对草原的宗主国情谊,给鞑靼各部族归顺提供范本。
但现在不需要了……
大明对草原进入到全面压制的阶段,如果你火筛还想继续两面三刀,一边得大明的赐封,一边却在遇敌情时隔岸观火,那对不起,你火筛哪凉快哪呆着去,大明不需要你这种归顺的部族,你仍旧被大明扣押的族人也休想再讨回去。
“朕还打算,给秉宽迁爵位为蔡国公,以示隆宠。”
“另外官山之战中功勋卓著的新建伯王守仁,朕在爵位上暂且不给他动了,就先给他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的身份,节调宣府、大同、偏关等处军务,诸位卿家可有何异议吗?”
皇帝又在内廷决定朝中大事了。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免。
张周迁“莱国公”为“蔡国公”,再给火筛赐个东胜侯,这是有讲究的。
大明曾被追封为蔡国公的有两位,一个是永乐时第一代永康侯徐忠,还有一个是大明开国名将张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