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刘姚氏
这顿早饭一家人吃得沉默寡言,刘红枣和刘花生低着头小口咬着饼就着咸萝卜干,不时吸溜一口米稀饭。
刘崇山几口吃完杂粮饼子,用筷子在米稀饭里捞了几下,再一口气喝完碗底子,最后将筷子重重一摔,率先吃好了。
摔筷子的声音太大,吓了正在吃饼的刘桂圆一跳,以为他要发火。
刘红枣见状小声安慰她:“别怕,咱爹吃过饭就这个习惯,动作有点大。”
刘桂圆点点头,心想这一顿饭吃得太压抑了点,往后要都是这样,她迟早得抑郁。怪不得刘红枣和刘花生平时都挺活泼,一到刘崇山面前怂的跟个鹌鹑似的,敢情都是他吓的。
吃过饭,刘桂圆主动收拾碗筷,刘红枣和刘花生见状拎着两个粪箕准备出去打猪草。
她家养不起猪,每日打猪草都是送到三叔一家,这样子养到年底,三叔家承诺能分他们家二斤肉。
昨天送猪草送晚了,挨三婶娘好一阵叨咕,今日可得多薅些准时送过去。
大姐二姐一走,刘桂圆洗过碗没事做,就到里屋看张氏有什么需要,见她躺在床上闭着眼休息,也就没进去打扰。
趁着这个空当,刘桂圆出了篱笆围墙,沿着村人踩出的小土路往外头走。
不知道自己穿到了哪个朝代哪个省,现在是哪一年,刘桂圆不好张口就问,只好靠自己在村子里瞎摸索,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刘崇山一家算是住在村子靠前,只是和她家一间大土屋相比,村里有的人家都盖起了三间青瓦房,外头起了红砖土坯垒的院子,这应是村里的富户了。
还有的人家便是没有青瓦房,普通的土坯房外头仍旧垒的土坯围墙,但一连好几间,屋顶上盖的也不是和她家一样的茅草,而是结实的瓦片。
这样一看,村里的贫富差距就很明显了,像她们刘家这样一间破土屋的,树在人家好房子里头,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位置。
一路走到村子中间,脚下的路渐渐宽了起来,也比方才的小路更平整,看来这就是主路了。
主路两边稀疏种着几颗柳树,村里的房子就都挨着这条主路,只是因为是乡下,房子都盖的歪七扭八的,不像现代规划过的那般整齐。
这个点,吃过早饭的村人陆陆续续出来,有的肩上扛着锄头,有的胳膊上挎着篮子,还有两个六七岁孩童,趴在草地上捉蚱蜢玩。
见有人好奇的打量她,估计在想她一个傻子怎么跑出来了,刘桂圆反正都不认识,便脚底抹油往家里跑了。
一路小跑到家,隔着树枝篱笆就能听到屋里有人说话,还不止一个,一个女声粗犷中带着沙哑,有点像容嬷嬷的声音,听着耳熟;另一个说话声尖尖细细的,乍一听聒耳朵,她听不出来。
“我都不稀得说你,头一个生了闺女,我说取名叫红枣,希望她能早点带个弟弟出来!你倒好,第二个又生了闺女,我能怎么办?只能给她取名叫花生,盼着你能使劲生呗!可是你也忒不争气了,三回还是闺女,四回也是闺女,你说说你,你是非要应了‘早生贵子’四个字,生够四个闺女才停手吗?”
我的天,敢情她们的名字都是这么来的,原先她还觉着挺好听的,原来都是为了催子用的。
“婆婆哎,快别说了,大嫂她也不想一连生了四个丫头啊,哪能各个都跟我似的,命好,三回怀的都是儿子!要我说这都是命里带的,强求不得,你就别怨她了,她也怪难受的。”
刘桂圆听出来了,这人说话不是真心安慰人的,这是拿把刀子往人心窝子上捅,故意叫人疼的!
刘桂圆一个箭步跨过门槛,掀开暗红色的布帘子,来到张氏所在的里屋,看到一个老婆子和一个体态臃肿妇人,正坐在炕上说话。
“娘,她俩谁啊?”刘桂圆一个也不认得,但语气冲的很。
“哎呦,这不是她家那傻子吗?真会说话了?”胖胖的妇人猛拍了下大腿,指着地上的刘桂圆大声说道。
“谁傻,你才傻!你声音小点,别吵到我娘和我小妹妹!”刘桂圆皱着脑门儿回了一句。
“谁个教你这么和你二婶娘说话的?一点规矩也没有!我是你奶,她是你二婶娘,见到人得知道叫,不要像你大姐似的,见人不吱声。”
刘姚氏见老大家的三丫头真的好了,心里也高兴,不过听她说话不好听,张嘴就开始教训。
这边一直坐着抹眼泪的张氏也开口了:“桂圆快叫人,听话。“
刘桂圆看到张氏泪眼婆娑的,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啊,这是不让她娘好生做完月子!
“奶,二婶娘,我昨天才好,不认得你们,可别生我气。”刘桂圆先是低头服了软,然后说:“我第一次认人叫人,可有见面礼给我?对了,俺小妹妹才落生,你们带啥好东西来看她?”
于情于理,儿媳妇生产了,婆婆和妯娌都得上门来看看,捎带一点鸡蛋、小米还有红糖这样的补品。就是看她俩的样子,不像带着东西过来的。
果然,二婶娘(李秋芳)听了这话脸一红,讪笑道:“我听大伯和婆婆说,你现在不傻了,就忙着过来瞧瞧,哪有什么见面礼?俺们这边不兴这个。再说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