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农业大学之旅(三)
也可以列于其中。 这里面的好处他自然想得到。 嬴政现在对于农民的力量已经非常重视。 成千上万只蚂蚁可以干死一头老虎。 那他身为大秦的帝王,或许也要让治下的农人们日子好过一点。 而且,他想得比这些士卿们要更深一层。 农田增产这东西太有用了,若现在有谁说可以让大秦的农人们一亩地增产五十斤,那肯定全天下所有的农人都会奉他为神! 而这样的人,最好是掌控在朝廷手上,代表着朝廷和他的意志才行。 否则,就容易成为祸患。 因此,即使有着守旧的朝臣们反对,此事也势在必行! 嬴政已经想好,看完仙画后让李斯和蒙毅几个留下来吧,他需要尽快看到相关的细节。 哎,他内心深处叹口气,未免觉得有些郁闷。 所有的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自从仙画出现后,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感觉能够为他所用的人就越来越少。人才的缺少已经给始皇帝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紧迫感。 以前的“愚民”政策和庶民不用的政策,也许真的该停一停了。 ...... 【黄老的研究成果很有针对性。他是广东人嘛,大家也知道沿海多台风,而“树大招风”,每次台风来的时候,那些高杆的水稻几乎一吹就倒,一倒就会泡在水田里导致颗粒无收,直接报废。这种情况在农学上被称之为“不抗倒伏”。黄老就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可以让水稻变矮一点,这样的话就不那么容易被风刮倒了。】 田里的水稻正在抽穗,但此时天边的乌云却开始渐渐的聚拢。 从海上刮来的巨风挟带着暴雨,横扫过天地间的一切,连高大的树木都被吹断,弯下了腰,更何况瘦弱的水稻? 最高的水稻先倒下,然后又压到其他水稻上,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倒伏。 一亩接一亩。 原本的生机勃勃在一场风雨过后,立刻成为了破败残景。 ...... 位于沿海,深受台风影响的农人们,看到稻子被吹伏在地,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被揪起来,难受得要命。 谁还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有的时候,水稻的根发育不良,扎根浅,都不用大风,随便一阵小风雨就能让它倒伏在田里。有的时候是因为杆子软,直接折了导致的倒伏。 每年的夏季,他们都要忧心如焚。 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只能稍微种稀疏一点,让它光照更足,或许能长得更粗壮一些。 但种稀疏了,粮食产量就肯定不多。 总之,倒伏了,减产。 种稀疏,也减产。 简直就 是绕不开的噩梦! 也不知道后世的这些科学家——农民们虽不懂其意,但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新名词——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治理倒伏? 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学的办法? 他们内心充满了期待。 ...... 【五十年代的时候,他终于研究出来了!】 【1959年,黄老研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矮杆的杂交水稻品种,“广场矮”!这个品种大概只有90厘米左右,而传统的高杆水稻大概在一米一、一米二,一下子就矮了二十多公分。而且‘广场矮’的产量还很稳定。这个品种比几年之后,设置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搞出来的‘IR8’号还要更早!所以有人评价说,广场矮的出现是中国育种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镜头转向玻璃柜里的水稻标本。 它看上去的确是不高,但是稻穗很饱满。 展馆很贴心,还特意找来了高杆的水稻来做对比,高矮的区别十分清晰。而且矮杆的水稻看上去还要更加粗壮一点。 ...... 农民们席地而坐,一双双眼睛看向天幕,在夜色的勾勒下像是一座座沉默的雕像。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人群中有人喃喃自语:“原来是要更矮一点。” “但是,怎么才能让它们变矮?” 水稻天生就长这么高,难道还能压着它不让它长高吗? 农人们茫然四顾。 不一会儿,有抽泣声在人群中响起。 他们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呢?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却又让这希望远在天边,遥不可及! 汉武帝刘彻同样在宫中问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