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怨言者以告一概杀之。
国人甚至不敢顺便说话,生怕说错一句话被卫巫抓起来,在路上都用眼神示意。
最后忍受不了周厉王□□的百姓们,联合起来将他赶到了汾水的彘地,一个野猪横行的地方。
十四年后,改称汾王的姬胡,死在了彘地。
这第三个人,则和西周灭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没错他就是周厉王的孙子周幽王姬宫湦。
提到周幽王,大家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的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太广了,导致很多人信以为真,其实很有可能是冤假错案。
著名的国学大师,就曾提出过异议,认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委巷小人之谈。
首先,各路诸侯到镐京的距离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同时抵达,然后一起上当受骗。而且如果真有犬戎来袭,镐京城肯定一片戒备,等他们到了镐京,发现城里一片安然无恙肯定会怀疑,见没有敌情肯定就会离去,实在没有什么可笑的。而且烽火传讯,是汉朝用来防备匈奴人的。】
秦王荡思忖,这汉朝又是哪个朝,匈奴人又是什么人?难道我们大秦没能取代周王室吗?
但鉴于周天子还在旁边,秦王荡并没有问出口,而是对樗里疾说道:“这么不合常理的故事,怎么会有人信以为真呢?”
周天子也深表赞同,“周幽王就算再昏庸,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其实当年的事情另有隐情。”说到这里周天子语气有些低沉,没有继续说下去。
下一刻天幕就把周天子未尽之语,倒了个一干二净。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竹书纪年》和《清华简》里得到了周幽王事件的另一个角度。关于《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的来源,由于时长有限,这里我就不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百度,度娘解释的很清楚。
武王伐纣,姜子牙是武王最重要的军师谋臣。所以武王首封师尚父姜子牙,于富庶平坦的营丘之地。姜子牙因此成了齐国的开国之君。
而齐、申等姜姓诸侯国,则成为周王室最重要的外姓盟友,需要联姻笼络的对象。
到了西周后期,如厉、宣、幽三代周王娶的都是姜姓王后。周幽王的王后正是出自西申国,乃西申侯的女儿。
大家所熟知的历史里,周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这里注意了,褒姒之子叫伯服,古人称排行为“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所以伯服应先于宜臼出生。
而且汉朝的班固曾在《白虎通义·姓名》里提到“嫡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鲁大夫孟氏是也。”,汉《礼纬·含文嘉》也云“庶长称孟”。②
因此有人展开了无限的发散思维,比如周幽王先娶了褒姒为王后,生了伯服。为了笼络申侯,巩固政权,不得不废王后褒姒,又另娶申侯之女为王后,妥妥的渣男行为。
这个论断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没有切实的考古史料辅证前,大家姑且听之。
被废的申后就带着儿子宜臼跑回了娘家,对着老爹申侯一顿哭诉。西申侯一听,好哇姬宫湦你小子想翻天。
不管从哪方面来讲,西申侯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就在西申国内,把外孙宜臼立为周天王。
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西申侯此举,简直是打周幽王的脸。气急败坏的周幽王,二话不说准备挥师进攻西申国。】
【然而,这恰好中了申侯的阴谋诡计。原来申侯早就和西边的犬戎密谋,等周幽王离开镐京,犬戎就东进,给周幽王来个夹心馅饼。
等周幽王出了镐京,犬戎就杀往了镐京,镐京危矣!周幽王只能选择撤兵。
但是等他回去已经来不及了,犬戎人已经在镐京城内烧杀抢掠,就连王后褒姒也被犬戎人掳走。最后周幽王和长子伯服兵败,死于骊山脚下。】
这话一出,在场的周民包括周天子和二公,都沉默不语。
这件事可以说是整个周王室的秘辛。作为周平王的后代们,他们也承受着周平王弑父杀君的后果。
明堂广场附近的周民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谁也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一出。他们一直以来所知道就是周幽王昏庸无道,宠爱褒姒废嫡立庶,引来犬戎兵祸。
秦王荡翘起嘴角,心满意足地等着看周天子的笑话。这样一个周王室,压根不配做天下共主,他们秦人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没想到接下来天幕的内容,更是让秦王荡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