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开海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壮勇

第三百三十九章 壮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戚继光在干一件自己并不知道原因的事。

对于谈判,其实他是熟手,历来叩响边关的北虏被逮住,家里亲戚来谈人的时候都由戚继光主持。

而且说实话戚继光也并不觉得边鄙之地的罗刹国对大明来说和察哈尔有什么区别。

盟约的经验他也是有的,集结几万部下,登坛歃血为盟,写一片祭文发一堆毒誓昭告上天,等酒喝完一把火烧了就算约成。

这种写出条约,留给后人看的东西,他没经验。

就像陈沐和西班牙人谈条约,对戚继光来说一直是个很毁三观的事,明西第一次战争结束的条约,你陈沐在签订时就知道自己会出尔反尔,就知道还有第二次战争。

那为什么还要签呢?

条约上也没有时间限制,就好像嘴上一说就是永远,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不可能啊。

你夺了别人的地,别人一定是要积蓄力量抢回去的;别人抢了你的地,你也一定会卧薪尝胆打回去。

除非有一方永远强大,强大到让对方兴不起对抗的意志。

可要真这么强大,又何必签订条约?

他更愿意把这理解为停战协议。

不过关系到停战协议,皇帝先前从朝廷快马传信,吩咐了他一些小事,给城镇改名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说这是东洋陈帅对朝廷的请求,希望在签订条约时,如果仗还没打完,以后还会继续打,就把签订条约的地方起名为尼布楚,意味着这是个开始。

万历问遍了朝中通译与讲武堂毕业的驻外武官,没有人能清楚理解尼布楚与开始之间的关联。

不过没有关系,反正是改别人家的名字,万历并不介意,恰恰相反,东洋陈帅愿意帮朝廷排忧解难,朕心甚慰。

朝廷可是有太多名字要起啦。

其实起名不是大事,只是过去说实话,没人愿意起名,周围的地方别管用的是哪国言语,边民名字都叫惯了,改了反而太麻烦。

而有些小地方过去没名字,朝廷大员也懒得去起名字,最后都是当地百姓依照习惯,随便起一个了事。

可这套程序如今行不通了。

西洋、东洋的土地上,到处是叽里咕噜或巴拉巴拉的名字,一点儿都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这些东西在二洋本地,可能区区一百户,凑合着就把名字起了,可若他们没起,传到了朝廷,需要朝中吏员来起名,朝中的人是真把这当成事做。

就像寻常百姓慎重地给孩子起名一样,翻动自己都看不懂的古籍,硬生生要找出个有出处的好名字来。

尤其是在大明帝国的北方,因铁路出现而尤其纷乱的北方。

让百姓依照习惯起名字,简直是坏了菜,就比方说集宁,多好的名字啊。

就因为那有个出口火器铺,随着北方因铁路出现世道变乱,成了商贾出塞的必经之地,以至于让人把那叫做出口城。

难听的冒泡。

不过还真别说,王越的出口火器铺,如今生意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如今都不叫出口火器铺了,最开始叫北洋出口军器商行,后来更名为北方军器商会。

编制从王越这一个在籍旗军变成一个在籍军官与十二名旗军,后来又变成十三名在籍军官与一百二十名旗军,如今已经是千户级的编制了,还常驻户部、工部吏员各两名与都察院监察御史一名。

不变的是其依然属于北洋军府下属机构,除了在籍旗军还有更多民间雇员,遍布金国北方边境七个地处要道的城镇、卫所、边堡,除售卖军火,也有培训商队护卫的业务。

北方军器商会存在的本身意义,已经从为北洋军府增收,变为万历在北方一石二鸟的摇钱树。

它从商铺扩大到商行再到商会,离不开万历的支持,其中缘由之一便是经锦衣卫调查发现商铺出口火器价格接近造价十倍,而货物又是由北洋军府以新火器武装内卫,淘汰下来的旧货回收,只有运费成本。

过去这样的事是做不来的,从南方卫所运一批火器到北方,基本上跟工料成本价差不多了。

但现在不一样,各地的铁路热火朝天,极大减少了陆路货运成本,甚至各卫的钢铁矿产都在向北洋聚集,这些火器无非只是在车厢里填个缝而已,只有赚没有赔。

这样以来,万历认为出口火器确实有利可图。

而另一方面,随北方口外铁路修造愈善,广阔天地的局势却越来越乱,大的流寇几乎一经出现就会被快速剪灭。

但小股马贼却层出不穷,难以指望军队平息,给商贾带来很大麻烦的同时也让朝廷蒙受许多损失。

甚至在万历十一年,还出现过青龙军列被马贼劫持的大案。

一伙马匪在夜间突袭了一列运载粮食开往西方的青龙,而后赶在护路队到来前将工人统统捆了放在路边。

拆了一截铁轨,把大青龙从轨道上拿下来,龙头用十二匹马牵引,冒着呜呜的黑烟在蒙古草原上奔驰——直接成了马匪的移动大营。

从那时候起,万历是真的生出了以良民制暴民的心思,自个儿从内库里掏出白银二十七万入股商会,让其快速扩张,对口外商贾加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