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 第七百二十二章:想多了吧?

第七百二十二章:想多了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车村长说的年例,是以潘州为代表的粤西地区,有一种习俗叫年例,原本的年例,节目是游神,睇大戏,摆醮,放烟花等等,然而近些年来几乎都变成了一个固定的饭局。也就是主人家请亲朋好友来吃饭,不仅不收钱,还发红包,哪怕是陌生人,也能大吃大喝一顿。因为这家请完轮到下一家,所以慢慢演变成了攀比的饭局,就看哪一家的菜肴丰富,哪一家的菜肴昂贵了。大鱼大肉不过是寻常,什么鲍鱼龙虾,海参鱼翅,燕窝雪蛤……应有尽有,甚至有些人家,一年赚的钱,在这顿年例宴席上就花去了一大半,甚至还要举债。

这种好面子的消费,真是要不得。无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追赶潮流而进行的提前享受的超前消费,炫耀性的消费,都是过度消费。说白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脸面。

老话说,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确实是时势造英雄。

看看现在的社会,能有几个白手起家,做生意做到几千万身家的地步?少之又少,很多人的“白手起家”,完全是靠拆迁和土地征收。而在开放之初呢?不知道造就多少创富神话。所以说,时势造英雄是肯定的。这就是大富由天,小富由俭是中国人的智慧。现在白手起家的难度,起码是开放之初的几十倍。

马太效应决定了,百分之八十的财富会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分享那漏出来的百分之二十财富。你要是不节俭,那么恐怕你会沦落成最底层去了。老话是有用的,但是对于好脸面的人来说,年例不管有钱没钱都是要做的,没钱也要做。

本来是好端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好了,成了互相攀比的工具。

反正杜清和一家在爷爷去世后,就没鼓搞过年例了。一来是老家没什么人拾掇,已经染灰许久了;二来是麻烦。请人过来吃年例的,做菜麻烦不说,最关键的是刷碗。因为家家户户都是自己人刷碗的,杜家人丁不算兴旺,这请个几十人的,哪怕用一次性碗筷,装菜的碟子都要洗很久啊!

做大锅菜什么的,杜清和不虚,但是洗碗什么的,还不能用神通,这就很考验人了。

为什么不能用神通?

呵呵,杜父杜母肯定会帮一把的,能在他们面前用神通吗?

其实,最关键是杜父这人没什么朋友,这是因为杜父在干质检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平时杜父也是铁面无私的,这能有朋友才怪了。杜清和的朋友也不多,大多是点头之交。不过这些天有同学知道他“起家”了,所以加微信,献殷勤的特别多。

杜清和也知道,大家活得不容易。

以前的高中同学,很多是考上大专的,三年就毕业……不对,两年就毕业了,出来做销售,找到杜清和的电话,就想推销。也就是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杜清和敷衍了几句,随后就屏蔽朋友圈和对话了。

虽然杜清和知道,他们也不容易,干销售就是低声下气求人买东西,用人脉赚钱的行当。但是,作为不需要这产品的人,被骚扰得更不容易好吗。交心的朋友,从来不会这么求你买东西的,而是出于良心,劝你买。

比如说,那些真有良心的楼房销售,是几年前就劝你买房了。而且,是拿房子上涨的速度来劝你买的。可惜,还是有很多人兜里没钱,或者下不去决心。所以,自然也有很多人懊悔的了。因为你赚多了两年工资,说不定还赶不上上涨的速度。很多人就是这样,首付差点,咬咬牙再攒一年。好了,来年差了一半首付了。

杜清和的交心朋友,也从花都、深市等地方回来了。

没办法,潘州的年轻人都是这样,除了考上公务猿的,都不想在本地发展,没办法,消费高,工资低,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房?而且说实在的,以前交心的朋友,现在未必能交心。朋友都是阶段性的,很少有朋友能做一辈子。关系慢慢的,也就淡了。

说到朋友,还是杜母多一些。但那些聊八卦的“妇女”,能有几个交心的?

所以思前想后的,杜父杜母觉得就算去吃年例,也是带着礼物去,给一点红包,免得落了人情,说不请回他们。至于自家的年例,是断断不做了。

杜清和听着车村长说年例,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跟车村长寒暄完之后,张青又笑道:“我觉得做好的厨师在这呢,小杜,你家做年例吗?”

“不做。”

杜清和拿了车村长家蒸好的寿桃籺,正准备离开。

张青一愣:“为啥不做?”

“没空啊,还累。”

杜清和很老实,车村长也过来打哈哈:“小杜是我们的大厨,我们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人这么忙,就不用来掺合这个了。我呢,请了炒更的师傅过来,菜肴可能比不上小杜的,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张青是略微有些失望的。

对于挑剔的人来说,能吃到顶级大厨的菜肴,和普通厨师的菜肴,那是两个概念。张青无力吐槽的是,车村长哪只眼睛看到杜清和“忙”了?天天躺着不动弹的人,也能叫“忙”?要是给张青在杜清和这个年纪,那是在勤练道法了。就算是下山打拼那几年,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