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 荆王时期 , 荆王在吴县兴建过王宫 , 只不过如今年久失修 , 恐不能住人 “
刘璃却道 :“ 只要还在就行 , 朱太守可直接命工匠去将荆王宫修缮一番就好 。
自己只在东海国呆五年 , 没必要再耗费人力物力去修建什么新的王宫 , 不如就将旧王宫修理一下 , 能住人就行 。
通常统治者都希望有新的宫殿 , 就像大汉开国之初 , 汉高祖并未选择旧都咸阳 , 而是在长安耗时两年才修建成未央宫 。 却不愚眼前的这位既是长公主 , 如今又是王侯的东海王竟然主动要去旧的王宫居住 。
朱山拙 :“ 诺 , 明日下臣就安排工匠去修缮旧都 。“
刘璃听罢点了点头 , 见大家似乎都吃好了 , 她便道 :“ 今日大家早点回去休息吧 , 明日有事情吩咐你们去做 。“
大家纷纷起身 , 向刘璃告辞 。
刘璃和陈非最后一同离开 , 两人往后院住所走去 。 晚风习习带来一丝清凉 , 刘璃缓缓开口询问 :“ 你麾下的战士们都安顿好了吗 “
陈非颉首应道 : “ 公 …... 大王放心 , 将士们都安排妥当了 “
刘璃听他也跟着别人突然改口了 , 噗啼一笑 :“ 你还是唤我公主吧 , 这大王听着好别把 。“
他闻言脸色也跟着柔和了下来 , 顿了顿他应道 :“ 诺 , 公主 “
又走了一会儿 , 刘璃看自己居住的院子要到了 , 低声吩咐道 :“ 这几日你带几个人往会稽郡每个县都跑一赵 , 打听一下当地有多少豪绅 , 具体的家境如何 , 多少人口以及拥有多少亩田地 。“
“ 好 。
不管地方大小 ,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会有地主豪绅 , 而这些人日后将会是她重点打压的对象 。
刘璃深知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 俏若自己在这里的各项举措都成功了 , 那么日后便可以将这些政策推广于整个大汉 。
“ 我到住所了 , 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 刘璃侧头和陈非打了声招呼 , 而后径往院子走去 。
看看天色 , 刘璃估摸着现在应该是晚上五点多一点 , 这个时候要去房间睡觉肯定是睡不着的 , 所以她决定在房间里好好规划一下日后的改革制度 。
幸好有系统可以给她搜查资料 , 不然真的让她来进行改革 , 恐怕会爆大雷 。
刘璃一边闭着眼睛查资料 , 一边用笔将查到的有用的东西给记录了下来 。 既然要改革 , 那肯定是要寻找成功的案例 , 她最先查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对待民间的各项举措 。
一路查下来 , 最后查到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 这个在中国封建时代史上最为鼎
盛辉煌璀瑙的时候 。
其实历史上对于唐玄宗是不是明君一直都很有争端 , 毕竟他是盛世的缔造者 ,
同样也是盛世的终结者 。 唐玄宗是一个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帝王 , 后世网友戏称唐玄宗最大的缺点就是活得太久了 , 如果他能早一点死 , 或许大唐就不会出现安史之乱的局面了 。
同样活太久的帝王 , 还有汉武帝刘彻 。
自古以来的改革制度 , 都需要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利 , 虽然暴力不好 , 但是暴力是一切权利的基础 。
东海国只是一个诸侯国 , 基本上是不能拥有私兵的 。 但不同的是 , 东海长公主的东海国背靠天子 , 她开局就拥有来自中央的支持 , 这也给她日后在东海国实行任何政治举措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
想要彻底发展好一个国家 , 那必须要让百姓满意 。 毕竟中国是农业大国 , 如今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农民 , 发展东海国的经济是非常有必要的 。
东海国东邻大海 ,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必须要好好利用上才行 。
俗话说的好 , 要想富 , 先修路 , 少生孩子多种树 。
少生孩子这一点暂且不论 , 在大汉总人口才三干多万的情况下 , 不仅不能少生孩子 , 还要鼓励生育 。
但不得不说的是 , 修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 而且如今大汉已经找到了石油 , 完全可以修沥青柏油路 , 方便各个县和各个郡之间的交通 。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百姓税收的问题 , 刘璃觉得大汉如今的人头税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
这样的税收制度只会让人口多的人家越来越穷 , 到最后可能为了避税就不生孩子 , 或者隐瞒人口 , 根本就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
根据她查到的资料 , 封建时代在税收方面做得最好的还得是清朝的雍正帝所实施的摊丁入亩制度 。
所谓摊丁入亨 , 又可以称作摊丁入地 、 地丁合一 。 根据农户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征收赋税 , 而不再按照人口来收税 。
这个政策最开始草创于明朝 , 康熙雍正年间才正式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