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江春入旧年 > 扯皮

扯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且说当时,王氏见小孙子病成那样,既恼三儿夫妇为人父母的只顾着自己吃;又怪两口子心大,半夜解不出大便来就该马上去叫她的……非得拖到高热了才来找她,都那时候了,她一个老婆子,又不是大夫,她还能怎样?

恼归恼,还是急忙忙跑地里去找三儿和老头子,好让他们请个大夫去。这高热可不容小觑,以前村子里就有热高了,没来得及吃药,最后把脑子烧糊了的,一辈子只能做个痴儿。

当年的三儿,可不就怪自己只顾着自家哭,可害惨了他,不得不娶个左聋子……想到这里,忙不迭往地里去。

不想,半路却遇到村头王麻利来,道:“婶子地里去哇?你家老三跟江大爹去松平坝嘞!”

“今晨不是跟我说去地里嘛,怎去松平坝嘞?”王氏满脸疑惑。

“婶子还不晓得吧,你家大平顶的包谷被人掰了一片嘞,有人看见说是松平坝的王三皮干的,都看见把那嫩生生的包谷背回家嘞!江大爹忙追去啦,现在估计都到了。”

王麻利一股脑地麻溜道来,人送外号跟他性子倒挺符合,干活惯会磨洋工,讲口舌却比谁都快。

王氏听得一股火直往脑门冒,哪还有心思去地里找他们。想他们全家辛辛苦苦一年,只指着那几亩包谷了,王三皮那缺德的……老娘咒你生儿子没屁~眼,不,就他那怂狗样,合该当一辈子老和尚(指打光棍)!

狠狠咒了王三皮一顿,王氏还是惦记着要去请大夫的事,但思及去松平坝叫三儿已是来不及,只得问这附近可有哪村请大夫的。

正好王麻利今日出门时见有走方医上了村长家,估计是村长家小媳妇儿又要吃安胎药了。

王氏心想,这王麻利来地里走一圈也就半个时辰的样子,自己往半路去,说不定还能遇着呢。

也算运气好,王氏将将进村时,遇到了手摇铃铛的走方医。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村落、人群分散的关系,求医问药不便,应运而生了一种特有的职业——走方郎中。“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呼为走方”;手持药囊,过街巷则手摇虎刺,所以又被称为“铃医”。

早在穿越两年前,网络文章《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将占据了全国民营医院80%份额的莆田系医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们的发家史被形容为“从江湖游医到亿万富翁”的“患者血泪史”。媒体追根溯源发现,这些医院起源于80年代福建莆田的走方郎中,他们大多目不识丁,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仅凭几张号称祖传的秘方就敢游食江湖,“挟技劫病”。

相传走方医有四验:取牙、点痣、去翳、捉虫。这些验效诚然与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密切相关;但即使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现代社会亦不乏,只不过更多的“走方医”似乎已转战到电线杠、城中村的“男科”“妇科”“性~病”了。他们打着“祖传老中医”的幌子,用着超大剂量的抗生素和加了西地那非(伟~哥的主要成分)的玛卡,吸着不明真相患者的血汗……

当然,群众的眼睛历来是雪亮的。走方医走街串巷,摇铃卖药,靠几个验方或单方游走南北,自古为社会主流所鄙薄,其所持之技在封建社会的上流阶层看来就是雕虫小技,不足为道。

但小江春所处的时代,因为某些变法改革的关系,医生的社会地位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至翰林医官局、太医局的品阶大夫,下至民间坐堂医、走方医,均颇受百姓尊敬、爱戴。

故暴脾气的王氏,对着走方医说话还是不乏尊敬的:“先生转去啦?可否耽搁您脚程,家去给我孙子看看?”

这游医姓许,据他自称乃东昌府人。年约六十,眼睛白多黑少,胡子稀拉,嘴旁有黑痣,痣上还生长毛,形象委实不堪;外加嘴皮子了得,每逢瞧病必狮子大开口,还在县里置了房小妾……乡间送外号——许瞎狗。

好在人虽不怎样,倒还有三分医技,平素村里有个头疼脑热几日不好的,他一颗药丸子下去就能解了。行动不便,县里坐堂医请不动的,如孕妇、老弱之人,惯是爱请他。毕竟在百姓眼里,管它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才是好猫。

许瞎狗自是要摆摆架子的,捻捻花白胡子,装模作样道:“婆子且将你孙儿病情诉来”。

“我那小孙儿昨晚多吃了点饭和肉,夜间拉不出屎来,今晨起腹胀如鼓,还发起高热来……眼看着就要叫不答应了……老先生还请发发慈悲吧。”

许瞎狗一听“叫不答应”,已有点怕鱼没吃上反惹一身腥了,不大乐意去。

王氏再三恳求,老倌才道:“且罢,老夫手里正有东昌来的祖传急救丸,这就走上一遭,成不成且试上一试。不过,这话说在前头,我老胳膊老腿儿的,这诊金……”

王氏自是明白,虽恼他临危要挟,但也不得不从,只得问道:“老先生您只管说,我老婆子当尽力。”

“别家病情干系不重的,我收百文诊金,你家情况,恐怕得三百文。”

想那上好的猪肉都才二十文一斤,你只搭个脉就抵得上十五斤猪肉了。况且游医不比坐堂医,游医自带药囊,内中价钱全凭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