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惯性

第一百二十九章 惯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公平?”李笠喃喃着,一脸不爽:

士族、庶族的教育资源有天壤之别,这一点要花上一两代人才能改变,所谓的科举考试士、庶同榜的公平,其实是不公平。

很明显,只要他的儿孙被忽悠瘸了,张铤的‘预言’,有很大概率出现。

张铤见自己一套连环进攻,打得李笠沉默,便给出建议:“陛下想要定祖制,以特定群体来维护祖制,避免子孙乱来,本意是没错的。”

“只不过,微臣以为,用勋贵来承担这个责任,不合适,不如...”

“不如什么?”李笠问,张铤回答:“不如,依靠科举官僚,他们受益于科举,自然要维护科举以及新体制。”

李笠摇摇头:“扯谈,科举官僚要成为官场主流,大概要几代人时间,朕的孙子,搞不好就已经被人忽悠瘸了!”

“汉元帝当政期间,开启了前汉衰亡的大门,他之后,汉朝就开始病入膏肓,救都救不回来。”

汉元帝刘奭,为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与发妻所生之子,汉宣帝对于太子,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评价: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是因为刘奭觉得,父亲“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因而建言:“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即重用儒生治国,用德政教化百姓,要“重德轻刑”。

汉宣帝就批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自幼流落民间的刘病已,很清楚民间疾苦,明白权力的本质,也知道治国之术。

虽然汉武帝一直在“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做起来,却是另一套:阳儒阴法,或称外儒内法、儒皮法骨。

汉武帝时期,真正的大儒并未掌握权力、居于朝堂之上。

只有那些缘饰儒术、内行法术者才真正得势,所以,刘病已也是这么做的,以文法吏为鹰犬,严法治国。

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

结果太子读书读傻了,被儒生忽悠得不轻,柔仁好儒,刘病己判断儿子将来极大概率败家。

奈何,他对患难之妻许平君一往情深,加上废掉太子的后果难以预料,所以明知道太子不靠谱,还是把帝位传给太子。

而刘奭即位后,果然对国策进行了各种调整,其中一条,就是废陵邑制度。

陵邑制度,就是强行将天下各地的豪强大户迁入关中,在帝陵附近的陵邑定居,成为另类的守陵户。

这制度的目的,就是压制地方豪强,用举族搬迁、连根拔起的方式,避免其在当地做大。

果不其然,陵邑制度废除后,各地豪强有了稳定的发展空间,大鱼吃小鱼的速度加快。

而刘奭又要施行“仁政”,不再重用“酷吏”,朝廷少了一群专门对付地方豪强的鹰犬。

于是,地主豪强彻底放开手脚扩张实力,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危机。

李笠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要用被利益集团保驾的“祖制”,限制自己后代乱搞,那么,这利益集团目前只能靠勋贵。

但张铤的提醒,让他意识到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能限制皇权的群体,本身就会被皇帝敌视,更别说这群体还握着兵权。

他不怕勋贵乱来,也没有勋贵敢不听话,但等儿孙继位,就未必了。

而科举出身的官僚,想要形成一个新的政治势力,成为官场主流,需要时间,一代人的时间,是不够的。

更别说时代还有巨大的惯性,虽然寒族痛恨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持政治资源,但这种痛恨,更多的是恨自己不是其中一员。

这种心态,更像是后世许多人讨厌**,不是讨厌**本身,而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才怒火滔天。

等到自己有了机会,那就是“真香”。

士族,依旧是人们眼中真正的贵族,毕竟这观念持续了数百年,根深蒂固。

士族女,乃至世家女,依旧是无数人希望迎娶的佳偶。

寒族出身的官僚,无不希望自己能和士族乃至世家高门联姻,提升自家门楣。

无数寒族子弟,都在想着自己和子孙努力,让自家累世为官,家族成为士族,成为世家。

在人们的观念中,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譬如,赵郡李氏,祖上据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武安君李牧,时间跨度接近千年,所以,谁不希望自己的家族成为士族,成为世家?

李笠记得,看过的里,提到唐朝宰相会以未能娶“五姓女”而感到遗憾。

这就是时代的惯性,大到惊人,他定下的制度,若能有代表时代潮流的科举官僚群体维护,当然最好,奈何未成形。

若靠勋贵,现在看来不妥,那么,还能靠谁呢?

“陛下,微臣有一个办法,或许能试一试。”张铤要提建议,李笠抬手:“慢着,宦官和外戚,就不用提了,免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