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明末下7
【好了,我们已经看到朱元璋对于“什么是民”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那么,对于明朝大部分的官绅士大夫来说,什么是民?
up我有一个暴论,他们常说的“与民争利”中的“民”,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宗族。
至于那些老百姓?
蝼蚁草芥尔。】
朱元璋脸色很难看,因为他自己就是那原本的蝼蚁草芥之一。
殿上的文官脸色也很难看,因为他们有点恼羞成怒。
【就算他们大明的开国皇帝就是这样的卑微出身,就算他们亲眼见过蝼蚁的怒火可以毁天灭地,但他们依旧不愿意吸取教训。
明朝灭亡后,著名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就说过,明末三大害:胥吏、生员、乡绅。
顾炎武本身就是一个江南生员,能让他痛骂自己的阶级,可见他们勾结在一起,有多胡作非为了。】
朱元璋心里也是一沉。
他能不知道那些县官吏员有多为害乡里么?
【隋唐时,朝廷是与门阀世家共天下。
后来经过不断完善的科举制,与黄巢、朱温的物理消灭,门阀渐渐落没。自两宋开始,文官集团为代表的乡绅士大夫成了新的食利阶级。
不过,在up看来,这个阶级从根上就有点歪。】
虽然有些词没听过,但是大家都明白,天幕又在骂他们!
【也不知道是不是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得国不正,还是赵光义烛影斧声篡位而来心虚,总之有宋一朝可以说是重文轻武的巅峰。
皇帝,对于士大夫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历朝历代都在头疼的土地兼并,宋朝的态度是放任自流,不做任何限制。士大夫就在这种宽容到放纵的环境里蓬勃发展,自由扩张,直到代替曾经的门阀,垄断了知识和土地,成为改朝换代屹立不倒的存在。
但他们和门阀不同的是,他们是一个个小家族汇聚成的大集体,繁杂而凌乱。门阀有部曲有私兵,而他们顶多有些佃户和恶仆,武力值基本为零。
所以相比门阀,他们格外的保守、懦弱、敌视武将。】
文华殿的大臣在考虑要不要集体请辞?
他们真的很生气!
这样批判他们,简直有辱斯文!
【门阀一言不合就可能造反,杀得天下大乱,形成割据。相比起来,他们对于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危害小得多。士大夫们所代表的文官,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皇帝争夺权力——他们只是希望宝座上坐着一个听话的人形图章而已。
至于治国,交给他们就好。】
朱元璋不是崇祯,所以李善长一话不说,立马跪下,当场表演了一个声泪俱下:“陛下,老臣随陛下十余年,绝无此心!”
反应速度之快,把宋濂和刘基都给干沉默了,一边附和一边心想:要不人家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呢,瞧瞧这应对。
朱元璋亲手把李善长扶了
起来,安抚道:“先生的忠心,咱怎么会怀疑!”
先生,还是早年朱元璋对他的称呼,李善长略略放下心来,同时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赶紧和这帮文官做切割?
总感觉天幕会说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因此虽然南宋灭亡的时候,江南那些士大夫一个个哭的跟死了亲娘一样,但大元来了,他们忽然觉得……真香!】
朱元璋心里冷哼一声,真正忠心的,早在崖山蹈海而亡了。
【朱元璋说过:“元以宽失天下。”
这个“宽”,可不是宽仁,而是宽纵。因此江南士大夫猛然发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啊!
元朝统一中国后,对原本的南宋地主所施行之政策,与原来对待北方金朝的政策是很不相同的。
金朝贵族在北方不仅霸占了许多官地,建立了大片庄田,并利用其权势,大量占夺民田,据为己有。这些被豪夺的民田,区域甚广,河北、山东乃至河南,无不囊括。
当蒙古贵族灭金后,对当时北方原金朝的贵族,也采取消灭的政策,没收了他们的全部土地,分赐给诸王贵戚。】
【可忽必烈在元军下江南之前,已深深感到蒙古贵族此前,在北方那种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是行不通的。为了统一汉地,必须实行“汉化”。
毕竟他和阿里不哥争大汗的时候,已经失去漠北老家蒙古贵族的支持了,所以汉人这一块,他的好好拿捏住。
因此,平定江南后,元廷对江南士大夫特别好,好的都无视了蒙古制定的那“四等人”潜规则。
首先,就是对江南地主的特权不加干涉,相反还予以保护。
元廷对江南地主采取“一本于宽”的政策,他们不检核隐匿的田土,不愿意开罪于他们,甚至在现在的苏州一带,还将一些官地拨赐给一些豪绅。所以到了明初的时候,老苏州豪绅之家觉得朱元璋是个不仁不义的反贼,嫌弃的很。
其次,就是赋税,收的比南宋轻。
最后一个就是,元廷是真的不管他们,随便的讲学与议论时政,创作环境想当轻松。
想想也正常,咱们之前说过,范孟把反诗都写在衙门墙上了,蒙古大爷看都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