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起义2
“这我当然知道,我的意思是,我大秦可能做的出来?”
[在唐朝前中期,因为几代皇帝接连打压门阀,整顿吏治,整个帝国还处于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状态,所以考中进士的名单里,还是有一小半底层平民学子的。
但等到了安史之乱后,朝政崩坏,帝权旁落,朝政重新被门阀和宦官把持,那便是连装都不装的,平民子弟再难进一步。]
天宝五载,大明宫中。
唐玄宗李隆基正搂着他新立的杨贵妃观看天幕。
“啧,这是天幕第二次提到安史之乱了吧?也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作出来的。”
反正肯定不会是英明神武、再造大唐的他。
杨贵妃捻了一颗荔枝送到李隆基的嘴边,笑道:“陛下圣明无过,纵观历史又能有几人似陛下呢?何必为后辈儿孙气到自己。”
“爱妃说的有理。”他就着杨贵妃的纤纤素手吃下带着凉意的荔枝,心满意足。
[因此,像黄巢这种黑产业起家的、上不得台面的商人之子,更不可能在长安找到人举荐了。
所以毫不意外的,他落第了。
年轻的黄巢还没有摸清这里的门道,他不信邪,就接着考。
然后,屡次落第。
考到最后,黄巢耐心尽失,对大唐政府从向往到失望,从失望到愤恨。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不伺候了!然后含泪回家继承家业。
在离开长安之前,他写下了那首千古造反名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得不说,黄巢是真的爱菊花。]
酒坊的学子听了这首诗,也不哭了,都在抚掌叫好。
“此诗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格调雄迈,不愧是流传千古的反……”他说到最后意识到不对,总不能公开夸赞反诗吧?
[乾符二年,黄巢以自己的子侄、外甥等八人为核心,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响应王仙芝。之前起义过,但被打败而散落各地的裘甫、庞勋旧部,也纷纷来投靠响应。百姓苦于苛征暴敛,纷纷揭竿而起。数月之间,草军就发展至数万人。攻掠了十多个州县。]
视频中播放着影视片段。
那些农民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破衣烂衫,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当兵打仗的样子。可他们一个个眼睛里冒着凶光,悍不畏死。熊熊战火中他们攀墙攻城,砍杀士卒。前一个倒下了,后一个马上顶上,没有任何犹豫,仿佛不知死为何物。就这样前赴后继,直至战斗胜利。
没有盔甲、没有兵器,没关系。
他们就这样衣衫褴褛,就拿着锄头铁锹,也能把天捅出一个窟窿!
官老爷们不给他们一条活路,那就一起下地狱吧。看看在阎王面前,他们是不是还能高高在上,作威作福!
秦国的君臣看着天幕上的画面,心惊肉跳。
在他们的认知里,打仗是士兵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黔首也能爆发出这样的能量,那血气之勇,丝毫不输任何精锐战士!
秦始皇捏紧了拳头,心想:原来这就是农民起义么?
那陈胜吴广,是不是也是这样带领黔首,来打他的大秦的?
两仪殿。
李世民悠悠长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之怒犹如汹涌的波涛,能把咱们这艘船给掀翻!都好好看看吧,隋炀帝才死几年?瓦岗寨为什么结义?享受了几天安稳日子,这么快就忘了么!”
刚刚还想对科举改革一事据理力争的几个保守大臣,此时也偃旗息鼓,缩着脖子不吭声。只好在心里埋怨那个唐僖宗不救灾,不理事,反而牵连到他们身上。
和州城的小院里。
胡大海看着这莫名熟悉的一幕,放声大笑:“没错,没错!俺就是要把这狗屁大元给捅破了天,让这群狗鞑子滚回草原!”
其他几个兄弟都齐声附和。
只有朱元璋看着天幕,心里暗叹:只有血勇,没有规划,他们走不远的。
[到了乾符三年,草军已经浩浩荡荡发展到了三十万,一度逼近中牟,两京走廊(长安到洛阳)岌岌可危。朝廷顾此失彼,得到消息,只能赶紧派重兵布防在潼关到陕州一带。]
天幕上显示出一张精美的地图,地图的范围虽然没超过秦国的疆域,但其精致程度却远远超过秦国君臣的认知。
“快!快记下来!”
[朝廷见实在打不过,便起了招安的心思,下旨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
王仙芝心动了。
黄巢怒了。
老子当年一心想给朝政效力,考了那么多次你们都不收,现在造反这么大的声势,你们居然也敢无视我?唐廷是跟我有什么深仇大恨么?老子要一个编制就这么难?
于是,他把王仙芝暴打了一顿。
农民军其他首领听说王仙芝要投降接受招安,也坚决不同意。开玩笑,咱们是要再造一片新天地的,你为了自己享福就妄图出卖我们?那不能够!
面对着群情汹汹,王仙芝只好含泪拒绝了朝廷。
可出了这种事,人心散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