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温暖 充实又祥和的越冬
北方的大漠一旦下雪,气温会迅速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
在这种天气训练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于是大家伙纷纷集中到士兵活动中心三五成群的活动起来。
这里应该是现代的麻将馆、健身房、棋牌室、桌球厅合唱馆等一系列娱乐场所的集合体。别看房子只有小小的二百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玩意杨鸿儒都给配齐了。
为了防止这些精壮猛男有精力无处发泄,杨鸿儒安置了很多健身器材--哑铃、杠铃、各种龙门架啥的都给安排上。除了需要用电的跑步机之外,杨鸿儒都用手搓出来一大堆!
士兵们哪见过这些玩意?一个个玩心大起,而且这帮家伙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你举二十斤?我举二十五!
你做二百个仰卧起坐?我做三百个!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地灵气的原因,北魏的战士的身体素质要比未来的人强上不少,再加上平时训练足够。杨鸿儒的手下人均大力士,披着几十斤的铠甲可哪乱跑都不带大喘气的!
作为一幢之将,杨鸿儒玩得东西肯定比士兵们要高雅得多。他把花木兰叫到身边,然后捧着一个陶罐似的玩意吹了起来。
这陶罐一样的乐器叫做“埙”,埙这种乐器在华夏已经出现了好几千年。
这玩意的形状很多,最经典的形状就是长得跟暖手蛋似的。
埙的音色温润空灵,但是怎么听都带着一种忧伤的。不过这玩意是制作最简单的乐器了,只需要有陶土就能整出来差不多的东西。
花木兰哪见过这东西?她很好奇这灰不溜秋的东西能吹响吗?
吹埙的难度确实不低,初学者可能一年半载都吹不响这玩意。所谓大道至简,最简单的乐器却恰恰相当难学。
不过杨鸿儒还真的会吹这玩意--你问他怎么会的?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活了好几千年的神仙的无聊程度!杨鸿儒只要翻一翻自己当真武大帝的记忆,就能快速学会如何吹埙。
不仅仅是吹埙,他连树叶子都能吹出来绝妙的曲调--一个神仙连气流都掌握不好,完全可以下岗退休养老了!
杨鸿儒把埙贴在嘴边,抿着嘴唇开始吹奏。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埙和陶笛的区别--二者很重要的一点差别就是吹走方式:陶笛是包口吹奏,埙是通过口的风来吹奏的。
他吹出来的曲目是大鱼,这首哀而不怨的曲子比较适合用埙来吹奏。同样适合用埙吹的名曲是《故乡的原风景》...不过这首歌有点不合时宜,本来大家伙就是背井离乡,你这时候吹这首曲子是想勾起大伙的思乡之情?
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不要低估音乐的力量。如果你包围了城市,见天儿地对着他们拉二泉映月--不出一个月他们就得精神崩溃!
在精神卫生专业当中就有一种用音乐来辅助治疗的手段。可见音乐对大脑能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
埙的声调悠远绵长,就算活动室再嘈杂也掩盖不住这股来自历史的绵延之音。
一首《大鱼》被杨鸿儒吹得特别完美,正在比拼的战士们在听了之后都停下了自己的事情,呆愣在原地默默聆听。
一曲作罢,花木兰红着眼睛问道:“这首曲子叫什么?”
“叫《大鱼》,逍遥游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啊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杨鸿儒先背了一段逍遥游之后,又给花木兰讲起了大鱼海棠的故事。
大鱼海棠的故事怎么说呢...喜欢的爱死,不喜欢的则觉得寡淡无味。不过在缺少精神文明建设的北魏,大鱼海棠的故事无疑就是催泪弹。
在杨鸿儒深情的讲述之中,花木兰的大眼睛一直保持着眼泪八叉地状态。那种想哭又强忍着不哭的样子看起来可逗了!
讲完故事,杨鸿儒发现他面前蹲满了蹭故事的人...好吧,这帮家伙听书听上瘾了!他们把《大鱼海棠》当成了新的内容!
话说《三国演义》还没说完呢!幢将这个断章狗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要不是知道所有人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够杨鸿儒一个人打的,大家指不定会在哪天给杨鸿儒套个麻袋,把他关进小黑屋逼着他讲故事!
“好了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小女孩的故事你们也听...”杨鸿儒嫌弃地挥手像赶苍蝇似的把围在他身边的士兵。
大家作鸟兽散,杨鸿儒身边只留下大眼睛红红,跟兔子似的花木兰。
杨鸿儒轻轻抹去花木兰眼角的泪水,然后又摸出一把唢呐。
“给你整点喜庆的吧...别这么苦大仇深的看着我行不?”杨鸿儒滴滴吹了两声之后,猛吸一口气开始吹奏。
唢呐是一种能从出生吹到入土的神奇乐器,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它那啥声音都盖不住的音色。虽然唢呐算是红白喜事乐队专用乐器,但是在新世纪也重新绽放了生命力--各种唢呐魔改的曲子有种来自阴间的魔性。
杨鸿儒吹的曲子就格外的魔性--唢呐版《葫芦娃》...
欢快的曲调把花木兰吹乐了。这啥玩意?咋这么招笑呢?
有了杨鸿儒的伴奏,士兵们玩得更欢了。有暖房,有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