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 立春(四)

立春(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卓文君没有出神太久。

她知晓在旁人眼中,自己算是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之事。可她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自幼便长在临邛,兜兜转转亦不曾出过蜀郡,对这般浓厚的游子思归毕竟体会不深。但文也好以杜审言为例,所提及的“诗人两面性”,她倒十分赞同。

何况,眼前不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她的夫郎——司马相如。

抛开夫妻二人间的那点私情不谈,若要卓文君以全然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他,便能无比清晰地看破出这位才子内心的矛盾。

人人皆道,司马长卿得封郎官,不过是投帝王所好,取巧而已。但卓文君同为诗人,自然瞧得出掩在华丽词藻之下的讽谏之意。假托子虚、乌有二公之口夸耀,实则借题发挥、明褒暗贬。

可惜,世人庸庸,未必能懂。

卓文君微微扯起唇角,也不知远在长安的司马相如可曾得到这番机缘?倘若借由百代成诗,得知有这位后世小女郎能觉察出他的苦心,或许也会欣慰一二吧。

-

南宋隆兴年间

陈亮瞧得几乎痴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光幕,喃喃道:“幼安,你可听见了?”

辛弃疾听到此处,亦是心潮澎湃。他虽没有“避免水时长”的意识,但小娘子既言立春日首推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理当有几分避免喧宾夺主的自觉。故而,对文也好一笔带过的做法并未生出任何不快。

却不想再往下看,竟愈发觉得惊喜。

作诗一事已于唐代抵达登峰造极境,后人望尘莫及。故而,有宋以来,文人便自发转向诗余,在词界下狠功夫。即便学诗,也多揣摩其中风调、律对,难得如文也好这般深挖其中,仔细赏析。

“诗人,莫不如是。”

辛弃疾将这话含在嘴里,来回品了几遍。终于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承认了妻子先前的论断,“这位小娘子,果然不是宋人。”

三千世界,无奇不有。即便辛弃疾不信佛法,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百代成诗的出现便无法以常理衡量。既如此,来自后世的小娘子同他坐而论道,似乎也没那么不可接受了。

但与唐人不同,宋人的思归之情,只会比前辈更甚。

不过宦游江南,得见春景,就能让狂傲的杜审言生出归省愁肠,潸然泪下。那如国朝般客居江南,又怎能不让有识之士生发更多故土羁绊呢?他与好友对视一眼,均在彼此面上看到了浓浓决心。

收复中原,势在必行。磐石无转,九死不悔。

-

大唐开元年间

李白怔怔地看着光幕上口若悬河的娘子,猛然惊醒,再度发笑。只是这回的笑,不比上回得闻“诗仙”之名的快活肆意,反倒多了丝若有若无的深思与苦涩。

“也好娘子,你倒很懂杜审言……”李白抬起手,放在光幕上,隔着虚空,拍了拍这位比他年轻几岁的小娘子发顶。

便如与自己早逝的幼妹说话般,端着一派兄长的口吻,包容又无奈道:

“也很懂我。”

与也好娘子所处的初春不同,大唐正值秋季,可在观看视频之后,竟叫他在游历途中生了与杜审言当年一般无二的乡愁离思。

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等蜀中旧地,李白已于前几年尽数游过。他仍觉不够,这才辞别双亲,顺江而下。

自峨眉山之行后,他本以为百代成诗不过鸡肋,如今得以结识也好娘子,倒是意外之喜。往后一路行、一路听,且不论作诗定有长进,心境亦会更加开阔。

李白喜滋滋地盘算着,正预接着往下听一听也好娘子还有什么高见,不料她见好就收:

【这是《四时有诗》系列与大家的初次见面。在立春日,我们走进了唐朝诗人杜审言笔下的江南春景,见识了狂傲才子心底的思乡柔情。】

【下一期,你又期待读到谁的诗作,听到谁的故事呢?】

光幕上,文也好眉眼弯弯,没有忘记用上自己从经验帖里学来的小技巧:

【如果你已经有心仪人选提名,还请通过留言或转发的方式告诉我。下期视频,很快再见!】

话音刚落,光幕又恢复成初始的一片漆黑,映出李白的错愕神色。

这就……结束了?完全不够看啊!

李白无师自通地领会了后世之人所说的“催更”情绪,而就在此时,百代成诗页面也有了新的动静:

【视频已播放完毕,是否关注或打赏up主“也好也好”?】

up主……这个古怪的词语一下就吸引了他的注意。李白毕竟天资聪慧,虽不大认得打头的两个古怪符号,却能通过紧随其后的“也好也好”推断出大致含义。小娘子既称自己为“也好”,这前头想必就是她的头衔或职务。

该说诗仙不愧是诗仙,倘若文也好得知李白这一番并不费力的猜测,定要闪过这个念头。

“关注或打赏么?”李白又将注意力挪回去。他早在开头便点下了【关注】,自然无需再重复一道,至于打赏……

他下意识地皱皱眉,“打赏”二字,多指上对下、尊对卑。李白自诩与也好娘子因诗结缘、平等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